動態

列表
創建 時間

五問數據質量,一文講透從根源到治理應用

近年來,在國家推動一系列企業數據相關政策的大背景下,數據要素化改革正在全方位鋪開。數據已經從“輔助決策的信息資源”轉向“​驅動新質生產力和產業變革的核心要素​”。 根據《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的定義,數據治理主要包括質量、標準、組織、架構、安全五大支柱性能力。其中,“數據質量”被明確列為首要維度,其考察標準不僅包括數據本身的正確率、缺失率、重複率等指標,還關注企業是否建立起可持續

創建 時間

一文講清:數據清洗、數據中台、數據倉庫、數據治理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業務部門急着要一份數據報告,IT同事折騰了好幾天,最後告訴你數據對不上,或者根本取不出來。 公司開會,兩個部門拿着同一項業務指標的數據爭論不休,因為大家手裏的數字根本不一樣。 想上線一個精準營銷活動,技術卻説底層數據沒法實時支持,只能作罷。 聽着是不是很熟悉?這些問題,本質上都不是某個技術點的故障,而是企業的數據體系沒有搭建完整。 我剛開始接觸數據分析的時候也是

創建 時間

如何解決數據孤島難題?

如果你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些問題:財務的數據銷售拿不到、用户信息在不同系統裏對不上,那麼你可能正在經歷"數據孤島"的困擾。 聽着是不是很熟? 這幾乎是所有成長中的企業都會遇到的典型問題。 接下來,本文內容將會帶你去理解數據孤島,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和工具。 一、什麼是數據孤島 ​數據孤島,也稱數據隔離​。指的是組織內部不同部門、不同系統中存儲和管理的數椐,彼此無法順暢共享、交換和整合的狀態。 舉個例

創建 時間

ETL VS ELT:誰才是企業架構的最優解?

​在雲原生當道的2025年,企業建數據平台,ETL和ELT到底怎麼選?​這個看似基礎的架構選擇,後期一旦選錯,遷移成本可能高達初始投入的5倍!雖然ETL和ELT這兩個詞提了十幾年,​但今天它們的內涵和適用場景已經大不相同。​別再憑老經驗做決定,​選錯數據架構,燒錢又費勁!​這篇文章就帶你徹底搞清ETL和ELT的本質區別,並​基於你的數據本身、團隊技能和現有基礎設施,給出2025年的務實選擇建議。​

創建 時間

從數據管理的角度,理解數據治理的內容

一説到“數據治理”,很多人都會説:不就是讓數據更好用嗎?我都聽煩了。 但問題不在於“懂不懂”,而是“會不會用”。就比如數據部門經常會出現的情況—— 銷售和財務報出的業績數據對不上;月底報表總要花大量時間手工核對;想分析客户行為,卻發現基礎信息殘缺不全? 這些正是數據缺乏有效治理和管理的直接體現。 數據治理不是空談,而是解決這些痛點的系統性方法,它的核心,正是數據管理。今天我就從數據管理的角度,來跟

創建 時間

數據怎麼分層?從ODS、DW、ADS三大層一一拆解!

備選標題: 數據分層,不止分層那麼簡單! 數據為什麼要分層?三招搞定多源異構數據 數據又多又亂,用的時候: 找不到? 算得慢? 還容易出錯? 別頭疼了!數據分層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法寶”。 簡單説,它就是: ​給數據建個清晰有序的“家”,讓每一類數據都有固定的位置和職責​。 今天,我就帶大家拆解數據分層最核心的三大層: 數據運營層(ODS) 數據倉庫層(DW) 數據應用層(ADS

創建 時間

終於有人把數據架構講清楚了!

“​數據架構​”這個詞,搞數據的同行們天天都在説。 但你真的能一句話講清楚它到底是啥、為啥那麼重要、又該怎麼設計嗎? 是不是一提到它,腦子裏就蹦出來一堆​技術名詞和分層模型​,比如 ODS、DWD、DWS、ADS? 打住!數據架構可遠不只是技術的堆砌。 今天,我就拋開那些模糊的概念和花哨的術語,用大白話手把手拆解​數據架構的核心邏輯​—— 數據架構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需要數據架構?它有什麼作

創建 時間

終於有人把數據架構講明白了

天天聽人説“數據架構”,是不是覺得有點懵又有點煩?別急!今天咱們就拋開那些高大上的術語,好好聊聊:數據架構到底是啥?它為啥這麼重要? 其實説白了,數據架構就是你公司裏那套管數據的“規矩”和“方法”——數據放哪?怎麼算?怎麼跑?怎麼用?全歸它管! 為啥要搞這套“規矩”?因為數據太亂了!到處是孤島,質量參差不齊,想用的時候找不着、用不好。好的數據架構,就是來解決這些頭疼事的!​它能讓你公司的數據井井有

創建 時間

數據字典是什麼?和數據庫、數據倉庫有什麼關係?

公眾號不引流 工作中處理數據時,你是否曾被這些問題所困擾: 數據庫裏的字段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報表裏的指標是怎麼算出來的?某個數據是從哪裏來的? 數據字典就是專門解答這些問題的工具。 它​詳細記錄了數據的名稱、具體含義、類型、長度、可能的取值範圍、從哪裏來、怎麼算的等關鍵信息​。無論是寫代碼的開發者、用數據做分析的同事,還是管理數據的人員,都需要數據字典來準確理解和使用數據。今天這篇文章會直接告訴你

創建 時間

一文教你讀懂數據架構

我發現很多企業做數字化,都遇到過這些問題: 上了ERP、MES、SCADA等系統,但數據互不聯通; 想做個生產分析,發現數據在ERP裏,質量數據在MES裏,設備數據又在另一個系統; 領導想看實時生產情況,IT部門卻要花好幾天整理數據。 但説到底,我們不是沒有數據,而是缺少一套能夠打通數據、真正服務業務的數據架構。 一、先搞清楚什麼是數據架構 一提到“架構”,有人覺得是 IT 部門的“技術

創建 時間

不懂湖倉一體,別説你懂大數據

√不懂湖倉一體,別説你懂大數據 接觸數據的都聽過“湖倉一體”,有人就開始疑惑了:數據湖和數據倉庫不是夠用嗎?為什麼還要多餘再搞一個架構出來? 實際上,你接觸到的數據有:像客户信息、生產日誌和客服錄音等。它們的類型是不統一的,什麼結構化、半結構化甚至非結構化,很多時候它們常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不能存放在一塊,也不能通用。 怎麼辦? 所以這時候就得靠搭建一個湖倉一體,把這些數據都存好,管好,目的就是為了輕

創建 時間

一文講清數據要素,數據資產,數據治理和數字資產

我前些年在做數據支持的時候,每到開會時總會聽到: 業務部門説盤活數據資產,技術團隊卻在強調必須先做好數據治理; 管理層要求要釋放數據價值,財務部門卻在質疑:這些數據投入到底能帶來多少實際收益? 更麻煩的是,不同團隊對同一個數據指標的理解各不相同,導致報表數據對不上,會議時間都浪費在基礎概念的爭論上。 這些問題,其實就是沒把數據要素、數據資產、數據治理和數字資產幾個核心概念理清楚。 接下來,

創建 時間

信息化≠數字化,盤點二者的主要區別

最近總會有一些做IT行業的朋友來問:信息化和數字化兩個有什麼區別?不都是利用數據做決策嗎? 但其實,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怎麼區分關鍵在於理解它們解決問題的不同層次。就拿我們最熟悉的報銷流程來説: 以前需要填寫紙質單據,找領導簽字,送到財務部等待支付;現在在辦公系統裏提交電子報銷單,在線審批後直接打款到銀行卡。 你可能會覺得這已經很先進了,但我想説,這僅僅是信息化的範疇

創建 時間

為什麼總有人説低代碼不行?

我接觸IT領域這麼多年,我太知道IT部門每天要煩惱的問題了: 業務部門急着要一個數據報表系統,IT部門説至少等三個月; 公司想優化辦公流程,報價卻要大幾十萬起步,結果好不容易系統上線了,業務規則一變,又要重新開發,費時費力。 這背後,其實是三個困擾無數企業的核心問題:IT資源永遠不夠用、開發成本居高不下、業務需求變化太快。 這些問題,正是“低代碼”技術要解決的核心。

創建 時間

什麼是技術架構、數據架構、業務架構、應用架構、產品架構和項目架構?

為什麼明明做好了技術設計,項目推進卻依然困難重重? 技術團隊開發的功能業務方總説不適用;系統隨着業務發展變得臃腫難維護;跨部門協作時各説各話,推進困難。 這些問題看似毫無關聯,但它們都指向同一個根源:對架構認知的片面與缺失。 有了對架構的認知,各部門之間就有了對項目可行性的推測計算,這大大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同時還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 今天,我就來系統梳理六大核心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