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 Code 開源版二次開發流程:DDD 架構落地用户模型管理全流程
最近有基於coze開源版做二次開發,踩了不少坑,我把花了幾天時間梳理出來的開發流程分享給大家。 下面以自定義用户接入的模型舉例: coze開源版的模型是在配置文件中配置的,不夠靈活,我們希望讓用户能夠在網站直接配置自己的模型,類似下面這種效果: 大家理解清楚需求之後,看下面的實現思路,你們開發別的功能也可以參考我的開發流程,能讓你少踩很多坑: 一、領域層(Domain - 核心層,聚焦純業
最近有基於coze開源版做二次開發,踩了不少坑,我把花了幾天時間梳理出來的開發流程分享給大家。 下面以自定義用户接入的模型舉例: coze開源版的模型是在配置文件中配置的,不夠靈活,我們希望讓用户能夠在網站直接配置自己的模型,類似下面這種效果: 大家理解清楚需求之後,看下面的實現思路,你們開發別的功能也可以參考我的開發流程,能讓你少踩很多坑: 一、領域層(Domain - 核心層,聚焦純業
上週在Review學員代碼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很基礎但很重要的問題:支付回調流程中缺少了庫存扣減環節。這類問題雖然基礎,但如果直接進入生產環境,可能導致庫存的數據和實際銷售的情況不一致,出現超賣的情況。能夠及時發現這種問題,這就是Review代碼的重要性。 先看這段有問題的代碼: // 原來的支付回調邏輯(問題代碼) func PaymentCallback(ctx context.Contex
我發現一件事,今年的秋招比去年來的更早一些,像什麼小度、深信服、OPPO、科大訊飛、華夏銀行等等知名的公司都開始了,想問問要找工作的各位:你們準備好了嗎?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需要參加今年秋招的小夥伴真的要抓緊時間準備了,八股、算法、項目都要按部就班地往前推進了,畢竟時間不等人,我在星球裏還遇到過秋招錯過、春招也錯過的球友,後續真的是十分被動。 今天分享一位粉絲投稿的阿里面經,這是他第一次約到阿里的
分享一篇粉絲朋友整理的面經,第一次遇見問那麼多kafka的問題,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 先來看看 職位描述: 崗位職責: 負責基於 Go 的後端服務的設計、開發和維護; 參與系統架構設計,確保系統的高可用性、高性能和可擴展性; 編寫高質量、可維護的代碼,並進行代碼評審; 解決複雜的技術問題,優化系統性能; 與跨職能團隊合作,確保項目按時交付; 編寫技術文檔和開發規範,提升團隊整體開發效
這是我花費時間為大家整理的騰訊面試中常問的多線程面試題,看看你掌握多少? 1.什麼是進程?什麼是線程? 2.説説線程的生命週期和狀態? 3.什麼是上下文切換? 4.創建線程創建的方式都有哪些? 5.synchronized 關鍵字的作用 6.線程池的核心構造參數有哪些? 1. 什麼是進程?什麼是線程? 什麼是進程? 進程是程序的一次執行過程,是系統運行
大家好,我是王中陽,見字如面,感謝閲讀! 最近我們團隊在瘋狂的研究AI。期間不僅做了幾個還不錯的項目,也踩坑不少。下面我就分享一下,過去用GoZero開發了怎樣一個AI應用,以及為什麼現在要用字節的Eino重構和優化。 我們過去基於gozero實現AI面試官智能體項目,一方面搞定了從0到1開發AI智能體應用,各種造輪子;另一方面,模擬面試,也是我粉絲股東們很迫切的需求。 之所以使用GoZero,是
新的一週,祝你開心! 好久沒分享面經了,今天來個大的---字節的後端實習二面,簡直就是八股盛宴,問的太多太全面了。 面經詳解 1. 數據庫的隔離級別有哪些? 數據庫事務隔離級別主要分為四種,從低到高依次為: 讀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允許事務讀取其他事務未提交的數據,可能導致髒讀、不可重複讀和幻讀。 讀已提交(Read Committ
先來問一下大家,如果你現在拿到兩個offer,一個是薪資更高的中小廠,一個是規模大、技術先進的大廠,你會選擇哪個offer? 不少粉絲股東留言説上岸大廠太難了,有沒有好上岸的中小廠的最新面經。 必須安排,今天分享一位朋友社招的面經: 富途 一面 http相較於https多了什麼步驟? https證書為什麼一邊是對稱加密,一邊是非對稱加密(沒有回答出來) 解析:非對稱加密是為了保護證書裏的對
大家好,我是王中陽,見字如面。 今天刷掘金時,一篇關於Go語言的舊文(《為什麼很多公司都開始使用Go語言了?》)意外被推到眼前,點開評論區瞬間被“炸裂”的討論震撼——數百條留言裏,有對語言特性的犀利吐槽,有對就業前景的焦慮傾訴,也有對技術選型的理性思辨。 這場兩年前的爭論,至今仍能戳中後端開發者的核心關切。 結合自己的從業經驗與評論區大神們的觀點,再對照2025年的市場行情,我想聊聊Go與Java
在我們選擇用哪種編程語言進行後端開發的時候,Python 和 Go 似乎代表了兩種極端: Python 以人生苦短我用Python的開發效率聞名,卻經常因性能被調侃為慢如龜速; Go 則以編譯即部署的輕量和高併發性能成為雲原生時代的寵兒,卻因語法簡陋被吐槽開發像搬磚。 而 PyPy 的出現,像給 Python 注射了一劑強心針,這個基於 JIT(即時編譯)的 Python 解釋器,宣稱能讓 Pyt
見字如面,我是王中陽,祝大家升職加薪,早日上岸。 我週末突發奇想,讓AI總結了我們做的GoFrame分佈式微服務電商項目(https://mp.weixin.qq.com/s/ACzEHtvGh2YsU_4fxo83fQ),做的哪裏好?哪裏不好,有哪些優化的空間。 他是這麼説的: AI回覆:我需要幫你總結項目中關於分佈式微服務和高併發的優秀實踐。讓我先查看項目的主要架構和配置,然後分析其中的亮點
本文探討了 Session 的原理及其與 Cookie 和 Token 的區別。Session 通過服務器端存儲 Session ID 來識別用户狀態,涵蓋創建、存儲、維護和銷燬的完整流程。與 Cookie 和 Token 比較,分析了它們在存儲、安全性、生命週期和應用場景上的差異。此外,Session 在高併發場景下可能面臨查找效率、代碼複雜性、線程安全、網絡傳輸和性能等問題。 為解決
這些都是面試常見的問題,看看下面的問題你都能答得上來嗎? 1.什麼是 MyBatis?它有哪些主要特性和優勢? 2. mybatis 和數據庫交互的原理? 3. mybatis 中#{}、${}的區別 4. Mybatis 自帶連接池都有什麼? 5. Mybatis 的一級、二級緩存? 6. MyBatis 是如何進行分頁的?分頁插件的原理是什麼? 7. m
你是否也曾陷入這樣的循環:對着《微服務架構設計模式》啃了半年理論,卻連一個完整的服務拆分案例都寫不出來;GitHub上star過幾十個微服務開源項目,下載後看着幾百個模塊的代碼樹,連啓動命令都找不到;好不容易搭起一套框架,一到高併發場景就各種報錯,排查三天發現是服務註冊中心的配置沒配對…… 微服務的門檻,從來不在知道名詞,而在落地能力。今天結合幾個主流開源項目的實戰體驗,聊聊從看懂代碼到做出能用的
大家好,我是地鼠哥,最近在帶着大家做項目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印象很深的問題,和大家總結分享一下:明明代碼邏輯沒問題,部署時卻頻頻報錯,排查半天發現是服務器磁盤被佔滿了? 今天把解決思路整理出來,不僅能幫你快速釋放磁盤空間,也想順便安利下我們的項目課程(https://mp.weixin.qq.com/s/ACzEHtvGh2YsU_4fxo83fQ),裏面還包含了更多部署運維的實戰技巧哦~ 📌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