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一文講清數據要素,數據資產,數據治理和數字資產 - 動態 詳情

我前些年在做數據支持的時候,每到開會時總會聽到:

  • 業務部門説盤活數據資產,技術團隊卻在強調必須先做好數據治理;
  • 管理層要求要釋放數據價值,財務部門卻在質疑:這些數據投入到底能帶來多少實際收益?

更麻煩的是,不同團隊對同一個數據指標的理解各不相同,導致報表數據對不上,會議時間都浪費在基礎概念的爭論上。

這些問題,其實就是沒把數據要素、數據資產、數據治理和數字資產幾個核心概念理清楚

接下來,我就來為大家釐清這四個關鍵概念的區別與聯繫,幫你更好地理解數據,用數據來做好決策。

一、 數據要素

這個概念的核心,不在於描述數據本身,而是確立它在當代社會經濟中的角色與地位。它意味着,數據已經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駕齊驅,成為了一項基礎性的生產要素

簡單來説,當我們在説“數據要素”時,我們談論的是數據在國民經濟層面所扮演的基礎性角色,就如同石油和電力一樣,是驅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

這個定位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帶來了三個根本性轉變:

  1. 國家戰略價值:數據不再僅僅是企業運營的副產品,它被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關鍵。
  2. 市場化的前提:作為生產要素,數據就具備了在市場上流通、交易和定價的理論依據,從而催生了數據產業。
  3. 參與分配的資格:誰在生產和經濟活動中貢獻了數據要素,誰就理應參與價值的分配。

聽着是不是很熟悉? 數據已經確定了其關鍵生產要素的地位。所以説,數據要素它解決的是數據的“名分”問題。

理解了數據在宏觀層面的戰略定位,接下來我們看看它在企業中具體是如何“安家落户”的。

二、 數據資產

當數據的戰略地位被確認,對企業而言,就要問:我們擁有的數據,怎麼體現它的具體價值?答案是將其轉化為數據資產

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數據資產是指由企業擁有或控制,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數據資源

這裏有兩個關鍵點:

  • 控制:意味着企業對數據擁有合法的使用權和支配權,比如客户的交易記錄、產品的運營日誌等。
  • 經濟利益:意味着這些數據必須能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創造價值或降低成本。就比如通過分析用户行為數據來提升產品銷量,或利用設備監測數據實現預測性維護以節省開支。

那麼,企業裏所有的數據都能算作資產嗎?

絕對不是!我一直強調,數據資源≠數據資產
圖片
只有那些經過有效管理、質量可靠並能被用於驅動業務、產生價值的數據,才能被稱為資產;而那些沉睡在服務器中、無人維護、格式混亂的歷史數據,不僅不是資產,處理它們反而需要成本,堪稱“數據負礦”。

那麼怎樣才能把這些數據變為可用的數據資產呢?我們可以用數據集成工具來實現,比如我這裏用到的FineDataLink,通過點擊就能在數據鏈接管理上就能實現對數據的一系列管理操作,非常簡單方便,它還支持接入多個數據源進行操作。

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一個關鍵的、可量化的標誌是“入表”。根據相關規定,當企業能夠證明其數據資源可以產生經濟利益且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時,可以將其確認為“無形資產”等形式,計入資產負債表。

説白了,也就是當數據能作為一項明確的資產出現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時,它就完成了從潛在資源到法定資產的質變。

那麼,如何實現這一質變呢?這背後需要一套嚴謹的體系來支撐——

三、 數據治理

現在,核心問題出現了:如何將我們手中原始、粗糙的數據資源,錘鍊成可靠、可用、甚至能計入財報的數據資產?

答案就是系統性地開展數據治理

數據治理是為企業的數據建立的一套“規矩”和“管理流程”。它是一套確保數據在整個生命週期內(從產生、存儲、整合到應用)都能保持高質量、安全、可信和可控的框架體系。
圖片
缺乏治理的數據,就像未經打磨的原材料,無法穩定地支撐價值創造,更不要説成為資產了。

數據治理不是簡單地購買一個工具就完事了,它是一項涵蓋組織、流程、標準和技術的系統工程。它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工作:

  1. 建立標準:統一數據的定義、格式和口徑。比如,確保“客户姓名”在全公司各系統中有統一的名稱和規範。
  2. 理清血緣:追蹤數據的來源和加工過程,清晰展現數據是如何從源頭流轉到最終報表的,便於問題溯源和影響分析。
  3. 保障質量:建立數據質量的監控、評估和提升機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因“垃圾數據”導致決策失誤。
  4. 明確權責:定義誰擁有數據、誰可以訪問哪些數據、誰負責維護數據。這是數據安全和合規的基石。
  5. 強化安全:制定並執行數據安全策略,防止數據泄露、篡改和濫用,包括加密、脱敏、訪問控制等手段。這些工作都能在FineDataLink中完成,設置數據清洗規則,通過點擊就能實現數據全局清洗。
    圖片
    在管理系統就能實現相關人員的權限設置,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能直接定位到相關部門和人員。

你懂我意思嗎? 數據治理本身不直接通過數據分析來創造業務價值,但它確保了所有數據是可信任、易查找、且安全合規的。它是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的必要基礎和前提條件

我們已經釐清了數據從宏觀定位到企業內部管理,再到財務確認的完整鏈路。最後,讓我們把視野放寬,來看一個更廣義的概念。

四、 數字資產

最後,我們來看最容易被混淆的一個詞——數字資產。

它的範圍遠比“數據資產”廣泛。所有的數據資產都屬於數字資產,但數字資產絕不只包括數據資產

除了結構化的數據資產,數字資產還包括一切以數字形式存在、擁有所有權並具備價值的項目,例如:

  1. 域名、網站及其內容
  2. 軟件、源代碼
  3. 數字媒體內容(如購買的影視、音樂版權)
  4. 社交媒體賬號、數字品牌形象
  5. 數字藝術品(如NFT)、遊戲內虛擬物品
    圖片

看出根本區別了嗎?

  • 數據資產的核心是“數據”本身的業務價值,強調其通過分析和應用所能產生的經濟利益。
  • 數字資產的核心是“數字形態”的資產所有權,它是一個法律和商業上的廣義概念。

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在嚴肅的企業管理和財務語境下,我們更多聚焦於數據資產及其變現路徑;而數字資產則在更廣泛的互聯網、文創、金融和元宇宙領域被頻繁使用。

總結

我來總結以上內容的梳理,幫你把這條邏輯線徹底打通:

  • 數據要素是頂層設計,是戰略宣言,確立了數據在社會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
  • 數據資產是財務概念和價值認證,特指企業中那些能被量化、能產生經濟利益的數據資源。
  • 數據治理是管理手段,是實現路徑,是把原始數據加工成合格數據資產的必備流程和保障體系。
  • 數字資產是廣義概念,它涵蓋了所有有價值的數字形態資產,數據資產是其中最關鍵的子集。

它們環環相扣,密不可分。

説到底,釐清這些概念,是為了在你腦海中構建一個清晰、自洽的數據認知框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精準地定位問題、高效地協同溝通、並做出更具遠見的判斷。在數據驅動的今天,這份認知的清晰度,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核心競爭力——它讓你不僅能看清現狀,更能預見未來,穩健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user avatar haoqidewukong 頭像 zaotalk 頭像 edonsoft 頭像 jingdongkeji 頭像 dirackeeko 頭像 Dream-new 頭像 zyx178 頭像 NobodyCares 頭像 guixiangyyds 頭像 milton 頭像 leoych 頭像 fiveyoboy 頭像
點贊 41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