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Stories List
@cloudpilot-ai

實用腳本公開!0成本實現GitOps中Kubernetes資源自動調優

原文發佈於 CloudPilot AI 在雲原生環境中,Kubernetes 資源配置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尤其是當你通過 GitOps 流程來管理集羣時更是如此。 這篇文章會帶你瞭解資源管理中常見的一些“坑”——比如資源預留太多,配額浪費嚴重,或者因為資源不足而無法部署新服務。同時我們也會介紹幾種不花一分錢的方法,幫你更輕鬆地解決這些問題。 資源配置的核心邏輯和常見挑戰 Kubernetes 的

cloudpilot-ai Avatar

@cloudpilot-ai

Nickname CloudPilotAI

@cloudpilot-ai

Karpenter 實現多雲支持最後一塊拼圖:GCP Provider 預覽版發佈

原文發佈於 CloudPilot AI 由CloudPilot AI 團隊主要貢獻開發的 Karpenter GCP Provider,已於近日發佈預覽版本。這一版本的推出,意味着 Google Cloud 用户也能充分體驗 Karpenter 在智能調度與成本優化方面的強大功能。 這不僅是產品本身的一次重要躍進,更標誌着 Karpenter 在多雲能力上的一次關鍵補全——完成對海外主流雲廠商的

cloudpilot-ai Avatar

@cloudpilot-ai

Nickname CloudPilotAI

@ydswin

K8s 必備:kubectl patch 命令詳解

一、引言:為什麼選擇kubectl patch? 在日常Kubernetes運維中,資源更新是常見操作。雖然kubectl apply和kubectl edit都有其用途,但它們存在明顯侷限: kubectl apply:需要完整的配置文件,無法進行局部更新 kubectl edit:交互式操作,難以自動化且需要處理整個資源定義 相比之下,kubectl patch命令提供了精準的局部更新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ahfuzhang

使用openresty+lua來實現grafana中自動切換實時羣集/歷史羣集對應的vmselect

作者:張富春(ahfuzhang),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和引用鏈接,謝謝! cnblogs博客 zhihu Github 公眾號:一本正經的瞎扯 我曾設計了這樣的 VictoriaMetrics 中的實時羣集和歷史羣集: see: deploy_VictoriaMetrics_cluster 期待的效果是: 實時羣集存儲最近 7 天的數據,保障足夠快足夠可靠,提供告警查

ahfuzhang Avatar

@ahfuzhang

Nickname ahfuzhang

@ydswin

K8s配置的“雙重人格”:一次hostPort神秘復現的排查之旅

一次簡單的鏡像升級操作,為何會導致已移除的hostPort配置神秘迴歸?本文將揭示Kubernetes配置管理中這個常見陷阱。 問題背景:消失的配置又回來了 在日常的Kubernetes運維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修改部署配置的情況。某天,我需要將某個服務的網絡模式從hostPort改為ClusterIP。按照標準流程,我修改了Deployment的YAML文件: # 修改前 ports: -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ydswin

K8s註解的指令模式:元數據如何控制集羣行為

引言 在K8s集羣中,我們常常關注Pod、Service、Deployment等資源對象的規範定義,但很多人忽略了元數據部分的重要性。事實上,K8s的註解功能遠不止是簡單的"備註"或"註釋",它們可以被集羣中的各種控制器解析為具體的操作指令,從而影響資源的行為和集羣的運行狀態。 本文將深入探討K8s註解如何從被動的元數據轉變為主動的指令機制,以及這種設計背後的精妙之處。 一、註解基礎:超越標籤的元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ydswin

一篇講透:K8s 中的 hostPort 與 hostNetwork

為何總聽到端口衝突的“詭異”故事?往往是沒弄清它倆的區別。 在 K8s 中,hostPort 和 hostNetwork 是兩種讓 Pod 通過節點網絡對外暴露服務的常用方式。雖然目標相似,但它們的實現原理和影響卻大相徑庭,理解其差異是避免生產環境端口衝突的關鍵。 核心概念:一句話理解 hostNetwork:讓 Pod 住進宿主的“房間”。當 Pod 配置 hostNetwork: t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lori

k8s~根據podIP查看pod信息

在 Kubernetes 集羣中查找與特定 Pod IP(如 10.10.5.7)關聯的服務,可以通過以下步驟操作: 方法 1:通過 Endpoints 查詢(推薦) kubectl get endpoints --all-namespaces -o json | \ jq -r '.items[] | select(.subsets[].addresses[].ip == "10.10.5.7"

lori Avatar

@lori

Nickname 張佔嶺

@cloudpilot-ai

實用腳本公開!0成本實現GitOps中Kubernetes資源自動調優

原文發佈於 CloudPilot AI 在雲原生環境中,Kubernetes 資源配置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尤其是當你通過 GitOps 流程來管理集羣時更是如此。 這篇文章會帶你瞭解資源管理中常見的一些“坑”——比如資源預留太多,配額浪費嚴重,或者因為資源不足而無法部署新服務。同時我們也會介紹幾種不花一分錢的方法,幫你更輕鬆地解決這些問題。 資源配置的核心邏輯和常見挑戰 Kubernetes 的

cloudpilot-ai Avatar

@cloudpilot-ai

Nickname CloudPilotAI

@cloudpilot-ai

Karpenter 實現多雲支持最後一塊拼圖:GCP Provider 預覽版發佈

原文發佈於 CloudPilot AI 由CloudPilot AI 團隊主要貢獻開發的 Karpenter GCP Provider,已於近日發佈預覽版本。這一版本的推出,意味着 Google Cloud 用户也能充分體驗 Karpenter 在智能調度與成本優化方面的強大功能。 這不僅是產品本身的一次重要躍進,更標誌着 Karpenter 在多雲能力上的一次關鍵補全——完成對海外主流雲廠商的

cloudpilot-ai Avatar

@cloudpilot-ai

Nickname CloudPilotAI

@mzqqqqq

minikube安裝分享

安裝步驟 拉取鏡像 [root@localhost ~]# curl -Lo minikube https://kubernet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minikube/releases/v1.23.1/minikube-linux-amd64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

mzqqqqq Avatar

@mzqqqqq

Nickname 箛獨劍

@guoxiaoyu

我一個寫Java的,怎麼就開始玩K8s和Jenkins了?!

前幾天接到一個新任務,要求把以前部署在私有服務器上的項目,全都搬到雲端去部署。之前的發佈流程其實挺簡單的,都是在本地打包好,然後通過文件傳輸把打好的jar包或者前端編譯好的文件夾,直接替換到服務器上。挺傳統也挺直接的。 但這次不一樣了,老闆希望上線流程能更自動化,得用Jenkins實現一鍵部署,減少人工操作,省時省力。説實話,對於我這開發來説,哪幹過這活啊。都是已經做好的流水線直接用就行了,奈何人

guoxiaoyu Avatar

@guoxiaoyu

Nickname 努力的小雨

@rancherlabs

Rancher 社區雙週報|聚焦 Harvester 新特性:網絡、存儲與虛擬化全面升級

本期 Rancher 社區雙週報 為大家帶來 Harvester、Rancher、K3K 的最新產品動態。 Harvester v1.6.0 作為一次重要的大版本更新,引入了實驗性的 Kube-OVN 網絡功能,並在存儲、虛擬機管理、遷移與監控等方面帶來企業級增強;Rancher 在 v2.10.9、v2.11.5 與 v2.12.1 三個補丁版本中重點修復了安全問題,進一步提升了數據保護與

rancherlabs Avatar

@rancherlabs

Nickname RancherLabs

@ydswin

K8s 必備:kubectl patch 命令詳解

一、引言:為什麼選擇kubectl patch? 在日常Kubernetes運維中,資源更新是常見操作。雖然kubectl apply和kubectl edit都有其用途,但它們存在明顯侷限: kubectl apply:需要完整的配置文件,無法進行局部更新 kubectl edit:交互式操作,難以自動化且需要處理整個資源定義 相比之下,kubectl patch命令提供了精準的局部更新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ahfuzhang

使用openresty+lua來實現grafana中自動切換實時羣集/歷史羣集對應的vmselect

作者:張富春(ahfuzhang),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和引用鏈接,謝謝! cnblogs博客 zhihu Github 公眾號:一本正經的瞎扯 我曾設計了這樣的 VictoriaMetrics 中的實時羣集和歷史羣集: see: deploy_VictoriaMetrics_cluster 期待的效果是: 實時羣集存儲最近 7 天的數據,保障足夠快足夠可靠,提供告警查

ahfuzhang Avatar

@ahfuzhang

Nickname ahfuzhang

@ydswin

K8s配置的“雙重人格”:一次hostPort神秘復現的排查之旅

一次簡單的鏡像升級操作,為何會導致已移除的hostPort配置神秘迴歸?本文將揭示Kubernetes配置管理中這個常見陷阱。 問題背景:消失的配置又回來了 在日常的Kubernetes運維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修改部署配置的情況。某天,我需要將某個服務的網絡模式從hostPort改為ClusterIP。按照標準流程,我修改了Deployment的YAML文件: # 修改前 ports: -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ydswin

K8s註解的指令模式:元數據如何控制集羣行為

引言 在K8s集羣中,我們常常關注Pod、Service、Deployment等資源對象的規範定義,但很多人忽略了元數據部分的重要性。事實上,K8s的註解功能遠不止是簡單的"備註"或"註釋",它們可以被集羣中的各種控制器解析為具體的操作指令,從而影響資源的行為和集羣的運行狀態。 本文將深入探討K8s註解如何從被動的元數據轉變為主動的指令機制,以及這種設計背後的精妙之處。 一、註解基礎:超越標籤的元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ydswin

一篇講透:K8s 中的 hostPort 與 hostNetwork

為何總聽到端口衝突的“詭異”故事?往往是沒弄清它倆的區別。 在 K8s 中,hostPort 和 hostNetwork 是兩種讓 Pod 通過節點網絡對外暴露服務的常用方式。雖然目標相似,但它們的實現原理和影響卻大相徑庭,理解其差異是避免生產環境端口衝突的關鍵。 核心概念:一句話理解 hostNetwork:讓 Pod 住進宿主的“房間”。當 Pod 配置 hostNetwork: t

ydswin Avatar

@ydswin

Nickname dashery

@2018

k0s k3s k8s小結

速覽 k8s是功能豐富的容器編排工具,適合大規模生產部署;k3s是輕量級k8s,適合邊緣計算和資源受限環境;k0s是零依賴、易部署的k8s發行版,適合快速搭建集羣。 k0s | Kubernetes distribution for bare-metal, on-prem, edge, IoT K3s 詳答 一、基本概念與定位 1. k8s(Kubernetes) 定位:作為容器編排領域的標杆

2018 Avatar

@2018

Nickname 2012

@lanyiyun666

藍易雲cdn:PySpark安裝及WordCount實現(基於Ubuntu)

以下內容將詳細介紹在 Ubuntu 系統上安裝 PySpark 並實現一個經典的 WordCount(單詞計數)示例。 整個過程從環境配置到程序運行,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適合數據工程入門與分佈式計算基礎學習 🧠。 🚀 一、PySpark 概述 PySpark 是 Apache Spark 的 Python 接口,它將分佈式計算框架與 Python 生態結合,能在多節點環境下對大規模數據

lanyiyun666 Avatar

@lanyiyun666

Nickname 藍易雲

@kubeexplorer

ArgoWorkflow教程(三)---使用 Artifacts 實現步驟間文件共享

上一篇我們分析了 Workflow、WorkflowTemplate、template 之間的關係。本篇主要分析如何在 argo-workflow 中使用 S3 存儲 artifact 實現步驟之間的文件共享。 !--more-- 本文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artifact-repository 如何配置 2)Workflow 中如何使用 1. artifact-repository

kubeexplorer Avatar

@kubeexplorer

Nickname 探索雲原生

@crossoverjie

日誌架構演進:從集中式到分佈式的Kubernetes日誌策略

當我們沒有使用雲原生方案部署應用時採用的日誌方案往往是 ELK 技術棧。 這套技術方案比較成熟,穩定性也很高,所以幾乎成為了當時的標配。 可是隨着我們使用 kubernetes 步入雲原生的時代後, kubernetes 把以往的操作系統上的許多底層都屏蔽,再由他提供了一些標準接口。 同時在 kubernetes 中的日誌來源也比傳統虛擬機多,比如可能有容器、kubernetes 自身的事

crossoverjie Avatar

@crossoverjie

Nickname crossover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