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我發現不管是Java還是Golang,懂AI之後,是真吃香! - 動態 詳情

見字如面,我是陽哥,我的文章都首發在同名公眾號:王中陽,歡迎鏈接。

兄弟們,不管你是什麼崗位,強烈建議學AI,我最近輔導的同學很多都是因為做了AI項目,拿到了遠超預期的Offer。

這篇文章不是廣告,而是告訴你怎麼在懂後端基礎之後,更好的擁抱AI的技術,怎麼學,學完後怎麼應用?

甚至你想跳槽漲薪的話,怎麼把學的AI知識寫到簡歷中,融合到你過去的項目中。

廢話不説,其實兄弟們也感受到了:純做 CRUD 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一方面,市場上後端開發者扎堆,想跳槽時,簡歷裏沒點 “不一樣” 的東西,連面試機會都難拿;另一方面,大廠 JD 裏 “有 AI 項目經驗優先” 的要求越來越多,更實在的是 —— 我輔導過的學員,只要在項目裏用了 AI 相關技術,拿到的 Offer 薪資普遍比預期高 20%-40%

甚至那些膽大心細控場能力強的,直接幹到50k了,我都覺得離譜。

(説實話,這哥們真的是吃到了AI的紅利,和我們的輔導有關係,但是更好的,他學習力確實超強,總之,各種有利因素疊加到一起,他這個50K,薪資漲幅可是將近double kill的)

不難,先讓你祛魅

其實對後端開發者來説,擁抱 AI 根本不用從零開始。咱們有紮實的後端基礎,再結合 GoZero、SpringAI、PgVector 這些熟悉的技術棧,就能快速把 AI 落地到項目裏,今天就把具體方法拆給大家,全是能直接用的乾貨。

一、先搞懂:後端 + AI,到底要做什麼?

很多人覺得 AI 離後端很遠,其實咱們後端開發者做 AI 項目,核心是 “用後端技術搭框架,把 AI 能力整合進去”。比如我們之前課程裏講的企業級 AI 面試系統(因為這個場景大家都經歷過,很好理解),我們目前又在做更貼近企業真實場景的智能客服系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私信我,邀你進交流羣。

本質就是用 GoZero/SpringAI 做服務架構,用 PgVector 存知識數據,再調用大模型實現智能交互 —— 這些技術咱們後端人上手特別快,而且落地後就是能拿出手的實戰項目。(大模型微調等吃硬件資源的不建議上來就搞,容易被勸退,建議大家先搞簡單的,先跑通最重要!)

舉個真實例子:之前有個學員,原本只做過 Java 後端,學完用 SpringAI 整合大模型、用 PgVector 做知識庫 後,把公司的 “用户問題反饋系統” 改成了 AI 智能回覆系統,不僅減輕了客服壓力,簡歷里加了這個項目後,直接拿到了美團的面試邀請,最後薪資漲了 35%。(世界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公司做AI也都是起步階段,有相關的經驗就已經很吃香了,並不需要你真的那麼牛X)

二、後端基礎到 AI,就按這個路徑學(附技術棧實操)

不用去啃厚厚的 AI 理論書(真沒用!!),咱們從 “能用起來” 出發,按這三步走,每一步都結合咱們後端熟悉的技術:

第一步:先搞定 “AI 和後端的銜接工具”

不用先學複雜的機器學習算法,先把能直接和後端框架對接的 AI 工具摸透,效率最高。核心就是兩個:

  • SpringAI(Java 後端必學) :它是 Spring 生態下的 AI 工具,能直接和 Spring Boot 項目整合。比如你想在項目里加 “智能問答” 功能,用 SpringAI 的 ChatClient 接口,幾行代碼就能調用阿里雲千問、OpenAI 這些大模型,不用自己處理複雜的 API 請求邏輯。之前課程裏教過,用 SpringAI 做 “簡歷智能分析”,把 MCP 文檔解析服務拿到的簡歷數據,傳給大模型就能自動提取關鍵信息,整個流程和咱們寫接口調用邏輯差不多。
  • GoZero+AI 插件(Go 後端重點) :GoZero 本身是微服務框架,咱們可以加個 AI 插件,比如用 go-openai 庫,把大模型調用封裝成 RPC 服務。比如做 AI 面試系統時,用 GoZero 的 gRPC 協議做服務間通信,AI 模塊負責生成面試題,用户模塊負責記錄答題情況,和咱們平時拆分微服務的思路完全一致。而且 GoZero 的 熔斷機制 能派上用場 —— 萬一大模型接口響應慢,觸發熔斷不會影響整個系統,這都是咱們後端的老本行。

第二步:掌握 “AI 項目的核心數據存儲”——PgVector

AI 項目和普通後端項目最大的區別,就是需要存 “向量數據”(比如文本轉換成的向量),PgVector 是 PostgreSQL 的擴展,咱們後端人用起來沒門檻。重點掌握兩個場景:

  • 知識庫存儲:比如做企業級知識庫,把文檔轉換成向量存在 PgVector 裏,用户提問時,先把問題轉成向量,再用 PgVector 的 cosine\_distance 函數 做相似性檢索,快速找到相關知識。之前課程裏實測過,用 PgVector 存 10 萬條文檔向量,檢索響應時間能控制在 100ms 以內,比普通數據庫的模糊查詢快太多。
  • 多輪對話上下文管理:AI系統需要記住用户之前的回答,用 PgVector 把每輪對話的向量存起來,下次生成問題時,先檢索歷史對話向量,就能保證上下文連貫。比如用户之前説 “擅長 Java”,AI 後續就會針對性問 Java 相關問題,這比單純用 Redis 存文本上下文,準確率高 90% 以上

第三步:落地一個 “最小可用 AI 項目”

學完工具和存儲,一定要動手做個小項目,不用複雜,能跑通核心流程就行。推薦兩個新手友好的項目,都是咱們課程裏驗證過的:

  • 簡易 AI 問答助手:用 SpringBoot+SpringAI+PgVector,實現 “用户提問→向量檢索知識庫→大模型生成回答” 的流程。重點練兩個點:一是用 MCP 服務解析 PDF 文檔,生成向量存入 PgVector;二是用 SpringAI 的 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 接口,把檢索到的知識傳給大模型,避免模型 “胡説八道”(也就是所謂的 “幻覺”)。
  • Go 版 AI 任務提醒:用 GoZero+Redis + 大模型,做一個能根據用户輸入生成任務提醒的服務。比如用户説 “明天下午 3 點開技術會”,AI 模塊解析出時間和事件,用 Redis 存任務,到點觸發提醒。這個項目能練到 GoZero 的 API 開發、Redis 的緩存邏輯,還有 AI 的文本解析能力,一舉三得。

三、AI 技術怎麼融入現有項目?(跳槽漲薪關鍵)

很多人問:“我沒機會做新 AI 項目,怎麼把 AI 加進過去的項目裏?” 其實有很多切入點,給大家舉幾個實際案例,都是學員親測有效的:

案例 1:給 “用户反饋系統” 加 AI 分析

比如你之前做過電商的用户反饋系統,原本是把反饋存到 MySQL,現在可以加兩步優化:

  1. 用 SpringAI 調用大模型,自動給反饋分類(比如 “物流問題”“商品質量問題”),不用人工篩選;
  2. 用 PgVector 存歷史反饋向量,當新反饋進來時,檢索相似反饋,自動生成解決方案(比如之前有 100 個 “物流延遲” 反饋,最優解是 “補發優惠券”,就直接推薦這個方案)。

簡歷裏可以寫:“基於 SpringAI+PgVector 優化用户反饋系統,反饋分類效率提升 80%,問題解決率提升 40%”,數據一擺,説服力就來了。

案例 2:給 “接口監控系統” 加 AI 預警

如果你做過微服務的接口監控,原本是超過閾值報警,現在可以升級:

  1. 用 GoZero 的監控數據,訓練一個簡單的 AI 模型(不用自己訓,用阿里雲的 AI 預警 API 就行),預測接口可能出現的問題;
  2. 比如發現某個接口的響應時間連續 5 分鐘上漲,AI 提前預警,而不是等超時了再報警。

簡歷裏可以寫:“基於 GoZero 監控數據整合 AI 預警能力,接口故障提前發現率提升 65%,減少 30% 線上故障時長”。

四、簡歷裏寫 AI 項目,別踩這 3 個坑

最後説下簡歷怎麼寫,很多人學了 AI 技術,卻沒寫明白,白白浪費優勢。核心記住 “用後端思維講 AI,用數據體現價值”

  1. 別隻寫 “會用大模型” :要結合後端技術寫,比如 “使用 SpringAI 整合阿里雲千問大模型,封裝成微服務接口,支持 100 + 併發請求,接口響應時間 < 200ms”;
  2. 別隻寫 “做了知識庫” :要寫清用了什麼存儲,解決了什麼問題,比如 “用 PgVector 實現企業知識庫存儲,支持百萬級文檔檢索,檢索準確率 94%,比傳統數據庫查詢效率提升 3 倍”;
  3. 別隻寫 “優化了系統” :要量化成果,比如 “通過 RAG 技術優化 AI 回答邏輯,減少模型幻覺率 70%+,用户滿意度從 70% 提升到 90%+”。

其實對後端開發者來説,AI 不是 “額外的負擔”,而是 “給現有技能加分的工具”

咱們不用變成 AI 算法工程師,只要能用 GoZero、SpringAI、PgVector 這些技術,把 AI 落地到項目裏,就能在競爭中脱穎而出。

我輔導過的很多學員,都是從 “只會後端” 到 “後端 + AI”,最後拿到遠超預期的 Offer,相信你也可以。

如果你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鏈接我:wangzhongyang1993。直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我就好,我就懂了。
user avatar u_16018702 頭像 wu_cat 頭像 crossoverjie 頭像 bizseerbishikeji 頭像 flydean 頭像 matrixorigin 頭像 smartbidashuju 頭像 weidejianpan 頭像 daimajiangxin 頭像 beishangdeyadan 頭像 mecode 頭像 qqxx6661 頭像
點贊 23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