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企業軟件開發環境中,如何快速將想法轉化為可執行的代碼應用,成為了每個開發團隊追求的目標。網易CodeWave智能生成應用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通過自然語言描述快速構建全棧應用,讓開發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一、智能生成應用:重新定義開發流程
1.核心功能與價值
網易CodeWave的智能生成應用功能,其核心創新點在於構建了“自然語言→機器理解→代碼生成”的完整鏈路,允許我們通過簡單的自然語言描述,自動生成完整的NASL代碼。
以一個基礎的用户管理系統為例,傳統開發模式下需要前後端開發者協作2-3天才能完成基礎框架搭建,而通過CodeWave,只需輸入對系統簡單的描述,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生成完整的可運行代碼。該功能最大的亮點在於支持對話式迭代開發模式,就像我們和大模型對話一樣簡單有效,最主要的是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生成的效果,而不是對着大段的文字產生畏懼。同時也可以不斷通過聊天方式調整和優化應用功能,實現了真正的敏捷開發。
2.功能開通與訪問
使用智能生成應用功能前,需要確保功能已成功開通,首先需要登錄網易CodeWave官網進行註冊:
編輯註冊完畢之後,我們會直接進入到平台的頁面中,然後需要我們去點擊頂部導航欄的"創建應用"按鈕:
編輯在創建應用界面處,選擇我們的智能生成應用,如果未看到該選項,可能需要聯繫平台小助手進行功能開通:
編輯
二、實戰使用全流程
CodeWave的智能生成應用功能採用嚮導式設計,即使是剛接觸平台的新人,或者毫無代碼開發經驗的小白都可以輕鬆使用,幾分鐘便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需求,下面跟着我的步驟一起來看看吧:
1.啓動智能生成嚮導
在創建應用頁面點擊"智能生成應用"按鈕,系統將跳轉到智能生成嚮導界面。該界面採用左中右分欄設計,左側為需求輸入區,中間是代碼生成區域,右側為實時預覽區,方便開發者邊輸入邊查看系統的理解情況。
編輯
2.輸入需求描述
該功能支持三種輸入方式,三種方式也可組合使用,以確保需求傳遞的準確性:
- 一句話描述:快速輸入應用核心功能,如"一個用户管理工具"
- 詳細描述:完整描述應用功能需求和數據庫設計
- 架構圖上傳:上傳系統架構圖或界面截圖作為參考
3.生成並創建
完成需求輸入後,點擊右上角"創建應用"按鈕,系統將自動生成完整的應用代碼並進入加載創建界面。確認配置後,系統開始生成代碼,生成時間根據需求複雜度而定,簡單模塊約10-30秒,完整應用約1-3分鐘。
三、實戰案例:快速構建員工考勤系統——從0到1的完整落地
正好我們公司最近需要開發一個新的企業員工考勤管理系統,需要我以最短的時間給一個初步的計劃方案和頁面設計,為更直觀地展示CodeWave的使用流程與效果,我將手把手和大家一起以最短的時間,以高質量的形式去完成這個任務。
1.需求分析
因為我們公司,之前是使用Excel記錄考勤,存在統計效率低、數據追溯難等問題。現在我們打算是打造一套線上考勤系統,實現打卡記錄自動化和考勤數據可視化,大大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
- 支持多場景打卡(廠區門口指紋打卡、辦公室面部識別打卡、外勤人員手機定位打卡);
- 考勤數據統計(員工個人查看每日/每月考勤記錄,部門主管查看本部門考勤情況,HR查看全公司考勤數據,支持遲到、早退、曠工統計);
- 報表生成與導出(支持導出Excel格式的月度考勤報表,包含員工基本信息、考勤天數、請假天數、加班時長等);
- 數據可視化(用柱狀圖展示部門月度考勤達標率,折線圖展示員工月度打卡趨勢,餅圖展示請假類型佔比);
- 權限控制(分為員工、部門主管、HR、系統管理員四個角色,不同角色擁有不同操作權限)。
2.輸入需求
在需求輸入區按“模塊+功能+數據”的結構輸入提示詞,這個地方我們輸入的提示詞越詳細,系統就會生成的越符合我們的需求,大家可以參考我寫的提示詞去做:
【核心模塊1:打卡管理】
1. 打卡方式:支持廠區指紋、辦公室面部識別、外勤手機定位(誤差≤100米);
2. 打卡規則:上班≤8:30,下班≥17:30;8:30-9:00為遲到,9:00後為嚴重遲到,17:00前為早退;
3. 打卡記錄:含工號、姓名、部門、時間、方式、地點及狀態(正常/遲到/嚴重遲到/早退/曠工);
4. 異常處理:員工可提異常申請(附原因),由HR審核。
【核心模塊2:數據統計與報表】
1. 權限區分:員工查個人考勤,部門主管查本部門數據,HR查全公司數據;
2. 統計維度:日/月打卡記錄、遲到/早退/曠工統計、部門考勤達標率(遲到≤2次/月且無曠工);
3. 報表功能:支持導出Excel月度報表,含員工信息、考勤明細及統計結果,字段可自定義。
【核心模塊3:數據可視化】
1. 部門達標率:柱狀圖(X軸部門,Y軸達標率);
2. 個人打卡趨勢:折線圖(X軸日期,Y軸狀態:正常=1/異常=0);
3. 數據更新:當日數據實時同步,每月1日自動彙總月度數據。
【數據庫設計】
1. 員工表(employee):工號(emp_id,主鍵)、姓名、部門(dept_id)、職位、工齡、企業微信ID、手機號、創建時間;
2. 部門表(department):部門ID(dept_id,主鍵)、名稱、主管工號(關聯員工表);
3. 打卡記錄表(check_in):記錄ID(record_id,主鍵)、工號、打卡時間、方式、地點、狀態、異常説明、異常審核狀態;
4. 考勤統計表(attendance_stat):統計ID(stat_id,主鍵)、工號、統計月份、正常天數、遲到/嚴重遲到/早退/曠工次數、請假天數、加班/調休時長。
輸入完提示詞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CodeWave就立馬開始給我們生成代碼,同時也在最右邊生成了我們的智能考勤管理系統界面,非常的美觀直白:
編輯
3.結果展示
輸入完成後,系統僅耗時約 2 分鐘,便完成了從代碼到界面的全鏈路生成,速度真的十分驚人,而且代碼量十分龐大,但是其寫的相當規範,這一點值得肯定。
編輯
3.1打卡管理模塊
編輯
生成的打卡界面,為員工提供了多維度篩選功能:可按開始 / 結束日期、考勤狀態、部門快速定位個人打卡記錄。界面佈局清晰,數據列表支持分頁展示,員工能直觀查看打卡時間、方式、狀態等核心信息。
從代碼層面,系統為我們實現了 正常 / 遲到 / 早退 / 曠工等狀態,同時預留了 “異常申請” 入口,員工可直接在界面提交異常原因,由 HR 在 “異常審核” 模塊處理,直接極大速度的減少了我們的等待時間,提升了工作中的審核交流的效率。
3.2數據統計與報表
編輯
部門主管可以根據時間篩選本部門考勤數據,界面直觀展示員工考勤明細,支持 “導出 Excel” 功能。全公司的考勤部分,人力也可以直接篩選全公司數據。除此之外也可以直接生成部門考勤達標率柱狀圖,進行直觀的可視化展示,便於去查看各種問題,導出報表功能支持一鍵生成月度考勤彙總,大幅降低所需的人力成本。
編輯
同時我們也可以根據需求,在通過對話的形式去調整我們的頁面佈局和功能,因為這裏第一次生成的結果已經完全滿足我的demo需求,我就不再做其他的調整了。
3.3 創建應⽤
⽣成和調整完成後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創建應⽤”按鈕 ,會進⼊到創建應⽤loading界⾯:
編輯
點擊圖中的鏈接,便可以又回到CodeWave可視化開發界⾯ ,點擊右上角關閉 ,可以回到應⽤⽣成的聊天界⾯。
4.支持持續迭代
在應⽤詳情頁 ,會看到我們之前已經生成好的應用,點擊進⼊後 ,會看到之前對話和⽣成的記錄 ,可以繼續聊天⽣成,完全不用擔心一次完不成工作其會消失,保證我們持續工作的連貫性:
編輯
聊天的結果可以點擊右上角“更新應⽤ ” ,將最新內容更新到IDE中。
四、總結
在傳統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一個功能完善的考勤系統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開發流程。 前端、後端、數據庫工程師需要反覆溝通確認邏輯,UI 設計師繪製原型等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複雜、耗時,任何一次需求變更都可能導致系統結構重構。
而在本次實踐中,我們選擇了網易 CodeWave 智能生成應用,面對“多場景打卡、多角色權限、數據可視化”等複雜需求,僅通過結構化的自然語言描述,CodeWave 即在 2 分鐘內 完成了從代碼生成到界面呈現的全過程。 與傳統前後端協作模式相比,大幅提升開發效率。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和對話式迭代,我們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業務邏輯的思考上,而非繁瑣的代碼編寫工作中。
隨着智能生成與可視化協同的深度融合,CodeWave 這類工具正逐漸成為企業提升研發效能的關鍵基礎設施。 本次考勤系統的成功落地,不僅展示了從語言到系統的高效轉化過程,更説明了開發不再只是技術實現,而是知識、邏輯與創造力的結構化表達。 隨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相信這樣的智能開發工具將成為未來企業軟件開發的主流選擇,歡迎大家前去體驗:傳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