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製造是我國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摩托車的產量、銷量均突破2000萬輛,為近年來最高水平。曾經由於低端產品集中、功能創意不足、缺乏品牌競爭力等問題發展受限的摩托產業,伴隨年輕消費羣體興起、高品質消費趨勢形成,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個性化、創意度、功能性成為消費者日趨增長的主要需求。這從側面展現了我國消費端的強大韌性,也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生動縮影。在當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智能柔性製造已成為摩托車行業提升生產效率、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核心技術路徑。以浙江春風動力和錢江摩托為代表的國內領先企業,通過引入模塊化設計、數字孿生系統和自動化物流技術,實現了從傳統流水線到“未來工廠”的躍遷。
柔性製造系統的核心在於其對單台定製化產品的適應能力,傳統摩托車流水線生產一輛車需二十多天甚至一個月,而數字化賦能後,企業可在七天內完成從設計到交付的全流程。例如,廣域銘島通過“平台+解決方案+工業軟件”的一體化賦能體系,聚焦升級工作方式、研銷在線協同、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方面,幫助錢江摩托增強企業敏捷研發和柔性化交付能力,實現提升協同工作效率30%、提升新車迭代週期20%、系提升訂單預報價能力50%,助力整體降本提效、業務持續增長。
在營銷層,廣域銘島搭建了場景化數字商城,不僅支撐企業產品的上下架和銷售策略,還提供營銷配置、選配定製、市場洞察和VIP高定等功能。消費者能夠在商城上定製一款自己的個性化愛車,查看投產情況,延長了消費者旅程的生命週期,改善主機廠與市場的連接問題。
在智能製造方面,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成為關鍵。通過實時採集2000多個工藝參數,生產線能夠動態優化裝配流程,產品不良率降低至90%以上。錢江摩托東部智慧製造園區則通過IP+光的融合網絡和Wi-Fi7技術,構建了高帶寬、低時延的生產指揮系統,支撐柔性化總裝線和自動化檢測設備的高效運行。
此外,柔性化生產還推動了行業對可持續製造的關注。通過循環經濟模式,企業優化了原材料採購和零部件回收流程,例如採用模塊化設計便於維修和升級,減少資源浪費。數據顯示,智能柔性製造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顯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符合綠色製造的發展趨勢。
綜上,智能柔性製造通過技術整合與模式創新,重塑了摩托車行業的生產邏輯,其成果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上,更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