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列表
创建 时间

在富陽銀湖做在地社區的三個月

從在小紅書發筆記並建羣拉人那天算起,至今已正正好好過去三個月,沒想到銀湖創聯居然能活到現在…… 印象裏,完全是我自己想做且去做了的事中,之前還沒有哪件事讓我一直連續做了三個月之久,這就證明做銀湖創聯大概率是件「對」的事! 經過這些日子的努力,銀湖創聯總算是運轉起來並有要加速了的趨勢。 在剛好三個月的這一天,用本文略微回顧下過去的種種,畫上個階段性的句號。 階段回顧 這仨月算是銀湖創聯發展進程中的第

创建 时间

聊聊中後台前端應用:前言

大多業務團隊的前端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前台網站或應用和中後台應用的前端開發,如果在工作時間花費很多精力去做基礎設施建設相關事情,有可能會被打上「不務正業」的標籤,基本上就是個工具人的角色。 「前前後後」不靈清 很多剛入行的人分不清「前台」與「前端」及「後台」與「後端」之間的區別,再加上團隊中其他人可能會亂用,對此會更加迷惑,在這裏先釐清它們—— 「前台」與「後台」還有漏掉的「中台」,是根據面向

创建 时间

聊聊中後台前端應用:上下文的那些事兒

經過《聊聊中後台前端應用:模塊相關的一些事》和《聊聊中後台前端應用:業務中的組件體系》這兩篇文章的鋪墊,終於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來專門講講「上下文」相關的事情了—— 概念明晰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試圖釐清與主題關係密切的幾個概念:狀態、狀態管理和上下文。 狀態 有時會聽到兩撥人在打嘴仗——有一撥人説:「前端都是狀態,沒有數據,是狀態驅動視圖而不是數據驅動視圖」。另一撥人反駁説:「狀態難道不是數據嗎?不

创建 时间

此生絕不再打工!

在第二季度的那三個月中發生了很多變化,導致制定的 OKR 雖然有去做,但絕大部分事項沒有開展落地。 那期間的經歷所產生的憋屈、無奈、失望、無趣、憤怒等,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至今仍籠罩在我心頭的陰霾,揮之不去。 但這也對我產生了積極作用,逼迫我弄得更明白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在獲得我想要的「自由」之前,一切事情以我獲得「自由」為優先,阻礙與攔截者拒絕或剷除之! 因此,在對現在的人來説很重要的兩個方面我

创建 时间

聊聊前端 UI 組件:核心概念

本文是一個文章系列的第一篇,主要説明幾個基本概念以及所要探討的目標主體,目的是統一認知上的「上下文」以儘量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理解障礙。 這一系列文章是關於前端 UI 組件的,我想通過這個系列靜下心來好好聊聊與之相關的內容。 每個名詞都是概念,就像一個「數據包」,根據其被「壓縮」的信息量,要真正地理解一個詞語可能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基本概念 我們要聊的是「前端 UI 組件」,這個詞可以進一步拆

创建 时间

聊聊前端 UI 組件:組件特徵

本文是文章系列「聊聊前端 UI 組件」的第二篇,內容與本系列的上篇文章《聊聊前端 UI 組件:核心概念》有所關聯,如果還沒看過,建議去看下。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根據特徵對前端 UI 組件進行建模,讓我們儘可能充分地瞭解它的方方面面,併為如何設計以及建立一個組件體系打下基礎。 組件構成 從關注點分離的角度分解 UI 組件,並分析其各部分的易變性。 構成元素 一個完整的具備功能的 UI 組件的構成,有結

创建 时间

聊聊前端 UI 組件:組件體系

本文是文章系列「聊聊前端 UI 組件」的第三篇。 在本系列的上篇文章《聊聊前端 UI 組件:組件特徵》中,通過從關注點分離的角度進行前端 UI 組件的構成分析,並以較為抽象的視角對 UI 組件分門別類,以及描述了讓組件間可以表現複用的繼承關係,從而建立出前端 UI 組件的特徵模型。 本文將以上篇文章中所得出的特徵模型為基礎,探討下如何設計並建立一個前端 UI 組件體系。 在做組件體系設計的時候,最

创建 时间

聊聊前端 UI 組件:組件設計

在本系列文章《聊聊前端 UI 組件:組件體系》中初步説明了 UI 組件的架構設計,本文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展開説説那篇文章中一筆帶過的部分,並闡述在設計一個 UI 組件時應該注意的點有哪些。 目錄結構 在《聊聊前端 UI 組件:組件體系》中列出的目錄結構的基礎上做了些許調整—— component ├── demo # 示例相關文件 │ └

创建 时间

聊聊中後台前端應用:業務中的組件體系

在我寫的其他系列的文章中有提到—— 在軟件工程中,「組件(component)」一般是指軟件的可複用塊,好比製造業所使用的「構件」。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可以是軟件包,可以是 web 服務,也可以是模塊等。 但在前端眼裏,「組件」通常是指頁面上的視圖單元,即「UI 組件」。可以説,「UI 組件」是「組件」的子集。你可能還總會聽到「控件(control)」這個詞。放輕鬆,別抓頭,它只是「U

创建 时间

控件即是塊編輯器的「塊」

近期時不時地會想「反混沌前端工程」當前比較重要且優先的兩塊事情:控件(UI 組件)體系 Petals 和通用塊編輯器。 大部分人不會認為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然而在我眼中關係可大了去了——它們的「本質」可以近似看作是一個東西。 控件可以認為是當下 GUI 開發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基本單元,而在塊編輯器體系中則是「塊」,理論上「塊」就是控件,是被注入特殊狀態的控件——好比一個被施了法術的人成為提線木偶一

创建 时间

前端鏟💩日記 #2:易被忽略的「domain」

若看了上篇筆記,眼尖的鐵汁們應該發現,最終的重構成果並未出現目錄結構調整方案提到的 domain 文件夾。 這是因為領域建模是個相對較難且需要長期去做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急,慢慢來,要用心地思考與處理——從本篇筆記開始就會涉及到相關內容啦! 在進行實際的鏟💩演練之前,這篇筆記先來講解下 domain 文件夾的重要性,請各位鐵汁搬來小板凳坐坐好,用小拇指清理下👂🏼聽我説—— 在我所設計的「模塊化

创建 时间

前端鏟💩日記 #3:重構「個人主頁」

鐵汁們聽好了哈——從本篇筆記開始,將進入實際的鏟💩演練啦! 這首先要被剷除的💩,是分佈在我接手官網項目後最先接觸的用户個人主頁裏。 在這系統中,用户分個人與項目方兩種,它們的個人主頁雖看起來一樣,但視覺細節和數據結構等還是有些差異的,佈局結構大致如圖所示: 個人主頁原先代碼中,其他部分還算有點封裝意識,但最重要的課程、活動等列表部分的代碼看起來就是初級水平,將它們全部糅合在一個 React

创建 时间

前端鏟💩日記 #1:項目目錄結構調整

最近哥們兒我接手了一個官網的前端項目,雖説是官網,但它是個 Web 應用而非營銷網站,所以還是有一定複雜度在的。 這幾天是邊往死裏摁🐞邊熟悉代碼邏輯,沒想到這是個燙手🍠,前人留了一堆坑給我——令我覺得他撐死了也就中級水平,不能再高了……🙁☹️🙂‍↔️ 是不以為我看到這💩山會苦惱不堪,心中如那呼倫貝爾大草原般萬🐎奔騰? 不!你想錯了!!我興奮得很呢!!! 別誤會,別誤會!我不是那個什麼「

创建 时间

我給 Answer 提了倆 PR

有個 OpenBuild 的社區生態項目貌似擱置得有點久了,發起者想要繼續迅速地推進,但一直沒什麼起色,一時間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人——沒辦法,只能我去接下來了。 這個項目要做的事是給開源問答平台 Answer 開發一個支持用 Web3 錢包登錄的插件;從要實現的功能上來看,這應該是個很小的項目,開發加上聯調前後端算在一起估計 1.5~3 個人日。 然而,現實卻給了我一棒槌…… 需求分析 初步從官方

创建 时间

前端有架構嗎?

從事前端開發的你,不知有沒有被問過:「前端有架構嗎?」 問你的人的身份,可能是你的 boss 或上司,可能是後端同事,也可能是前端同行;問你的人的目的,可能是刁難,可能是嘲諷,也可能是請教。 前端開發 眾所周知,做前端開發所依賴的核心技術就是 HTML、CSS 和 JS,就像好基友一樣形影不離,我們將它們仨親切地並稱為「三劍客」。 經過這二十多年,尤其是在 V8 引擎及 Node.js 出現之後,

创建 时间

前端有未來嗎?

最近一段時間,通過各種方式與同行們交流了「前端技術」與「前端工程師」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方向性問題,大家在一些方面有所共鳴。 下面就來説説我的一些看法—— 困惑 多多少少,有人曾經或正在困惑:「前端有未來嗎?」 有此困惑的人,TA 可能是—— 正在學習 web 前端技術,就是純粹的 HTML、CSS 和 JS,在用這幾樣做網頁。練習的過程中發現,或者説突然想到:「現在微信小程序風行,在其與原生客户端

创建 时间

反思軟件開發:生存策略

本文要談的不是軟件產品的生存策略,而是作為軟件開發人員在團隊中的生存問題——按理來説,這也像前兩篇所講的一樣屬於「人為因素」問題。 團隊類型 無論是不是與互聯網相關,在一家靠提供軟件及服務吃飯的公司裏,只要具備一定規模了,就會分化出業務型團隊和支撐型團隊—— 分工細化的前提是流程環節比較複雜,並且因操作規範化程度不夠或其他什麼原因導致不能自動化,無法用機器取代人工,因而要拆分出子環節並找到對應

创建 时间

開發者,獨立吧!

很多技術人在做了幾年一線開發後,都會面臨職業生涯上的一個選擇——是繼續走技術路線?還是轉管理路線? 事實上,這個「煩惱」有點膚淺,是把自己置於打工者地位而產生的;當因被裁或公司倒閉等而失業時,你是做技術的還是做管理的,又有何差別? 真正該去選擇的是繼續做打工者還是「晉級」為創業者?若選擇後者的話,對於熱愛技術的技術人來説,做個獨立開發者是最為適合的! 獨立開發者 獨立開發者也好,創業者也罷,無論現

创建 时间

作為「數字遊民大會」未邀請嘉賓的分享

昨日一大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從杭州郊區趕去上海浦東「陸家嘴四件套」附近參加了「首屆數字遊民大會·上海站」。 之前看到要在雲南大理舉辦「首屆數字遊民大會」時,我的內心十分激動,超級想去!但計算下兩人的路費、住宿費等成本,我立馬蔫兒了——無收入的我們負擔不起…… 沒過幾天又得知取消了,我心中的遺憾指數直線下降!嚕啦啦嚕啦啦嚕啦嚕啦嘞~ 後來,「首屆數字遊民大會」以「北上廣」三個分站的形式「復活」;上週

创建 时间

已婚中年男人失業一年是怎樣一種體驗?

本文參與了SegmentFault 思否 2023 年度有獎徵文活動,歡迎正在閲讀的你也加入。 去年的 1 月 15 日,是我作為全職員工在上家公司上班的最後一天;之後的這一整年裏,我一直沒有世俗意義的「正式工作」,算是持續着「失業」狀態。 收入來源 沒出來時都覺得自己很行,出來後才知道幹啥啥不行。 螺絲釘而已 事務的標準化、精細化是各類組織規模化發展的前提,其所帶來的重要後果是相關的個體愈發原子

创建 时间

對前端同行的最後一次勸誡

不知為啥,我有那種有點無法自控的愛管閒事兒的臭毛病,因而在有的微信羣中把自己羣暱稱改成了「熱心網友」。 最近有些同行在找工作,刷八股文,問某種面試題該怎麼回答,諸如此類。 看到他們那樣,我心裏就急得上躥下跳的——明明前方是火坑,咋還接二連三看似心甘情願地往裏跳呢??? 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我的同行絕大部分是以 HTML、CSS、JavaScript 等為核心的「Web 前端」,他們之中絕大部分是業務

创建 时间

智能合約純小白是如何完成自己的第一個 dApp——NFT market?

作為一個持續看衰傳統互聯網行業 Web 前端開發的大齡前端工程師,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最大化利用自己已有知識與技能的出路——選擇了向 Web3 領域的全棧開發轉型。 在做出此決定之時,我對 Web3 還不甚瞭解,無論是站在從業者或是普通用户的立場,我急需一個能夠讓我快速入門的途徑! 機緣巧合之下,我知道了 OpenBuild 的《Web3 前端訓練營》,從內容介紹來看應該能滿足我的需求,就毫不猶豫地

创建 时间

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接觸 Web3

今年 4 月時,可能是「金三銀四」的關係,經常會看到有前端同行在聊找工作的事情,在那煩惱去啥樣的公司比較好,也在為工作的穩定性和前景等而不知所措。 對於自以為「看透一切」的我而言,認為他們只要沒跳脱出原來的維度,不管做什麼選擇都將會迎來同樣的結果;然而,無論我如何解釋侷限性,他們都無動於衷,真令我着急! 於是乎,我心累地寫下《對前端同行的最後一次勸誡》,並決定再也不「多管閒事」地試圖拉那些要往火坑

创建 时间

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擁抱 Web3

在上篇文章《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接觸 Web3》中,我大致回顧了藉由「Web3 前端訓練營」向 Web3 全棧工程師轉型的學習經歷。 在訓練營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常會看見有人問:「學完能找到 Web3 的工作嗎?」更有甚者,會抱着傳統思維想要找穩定的 Web3 工作…… 從我當前的瞭解來看,Web3 行業是變化莫測、相當動盪的,不存在「穩定」一説,某個項目一夜之間就消失不見了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