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還是天才?(中):ObjectSense的“三位一體”Super IDE
系列文章導讀: 在上篇中,我們探討了ObjectSense如何選擇Vim Language這一“最不可能”的地基,併為其封裝了現代OOP能力,解決了“語言”層面的問題。但一門語言的成功,離不開它的生態和工具鏈。 (上篇)一個“復古”的破局者 (中篇)“三位一體”的Super IDE (下篇)真正的“AI護城河”:微語言 “梯子”第二階:SIDE —— 不只是IDE,
系列文章導讀: 在上篇中,我們探討了ObjectSense如何選擇Vim Language這一“最不可能”的地基,併為其封裝了現代OOP能力,解決了“語言”層面的問題。但一門語言的成功,離不開它的生態和工具鏈。 (上篇)一個“復古”的破局者 (中篇)“三位一體”的Super IDE (下篇)真正的“AI護城河”:微語言 “梯子”第二階:SIDE —— 不只是IDE,
系列文章導讀: 在AI巨浪滔天的2024年,當所有開發者都在討論Copilot和Sora時,一個團隊卻“逆流而行”,基於古老的Vim Language打造了一門新語言,並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目標:“讓AI無法取代程序員”。這究竟是異想天開,還是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本系列文章將分三部分,客觀解讀這份技術文檔背後的“狂想”與“底氣”。 (上篇)一個“復古”的破局者 (中篇)“三位一體”的Supe
在軟件開發的世界裏,我們與機器的對話通常是基於精確的、底層的指令。代碼,作為這種對話的載體,往往是抽象而僵化的。然而,隨着編程範式的演進,新興的語言如 Object Sense (OSE) 正在挑戰這種“指令級”的溝通方式。我們不禁會思考:有沒有一種編程語言,能夠更自然地理解人類的意圖,而不僅僅是執行我們的指令?OSE 的出現,正通過其獨特的語義化設計和智能推斷機制,將編程從“指令級操作”推向“意
一、協同編程的現實挑戰 在現代軟件開發過程中,團隊協作往往面臨諸多痛點:溝通成本高、版本管理複雜、代碼合併頻繁引發衝突。傳統的集成開發環境(IDE)大多聚焦於單機開發,缺乏對多人在線協作的有效支持,導致團隊效率低下,項目進度易受影響。 二、SIDE:為協同編程而生的超級IDE Codigger Super IDE(SIDE)致力於重新定義團隊協作的開發體驗。其核心亮點在於多人實時協同編
一、引言:你的第一個編程“工具箱” 編程就像是在構建一個精密的工具箱,而變量和基本類型就是這個工具箱中最基礎的"容器"和"工具"。在ObjectSense語言中,變量就像是貼有標籤的儲物盒,而基本類型就是盒中存放的具體物品。理解這些概念是掌握ObjectSense語言的第一步,也是構建任何程序的基礎。 二、給"盒子"起名字:認識變量 在ObjectSense中,變量是存儲數據的基
一、引言:給你的程序一個"大腦" 在掌握了變量和基本類型之後,我們需要讓程序具備邏輯判斷和重複執行的能力。條件語句、循環和函數就是ObjectSense程序的"大腦"和"肌肉",它們使程序能夠做出決策、自動化重複任務,以及模塊化組織代碼。 二、學會"做選擇":條件語句 條件語句允許程序根據不同的條件執行不同的代碼塊。ObjectSense使用if-elseif-else結構:
在編程世界中,隨着項目規模擴大,代碼的組織管理變得至關重要。ObjectSense 引入了包(Package)和模塊(Module)機制,為代碼的結構化管理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 包:代碼的基礎組織單元 包是 ObjectSense 中最基礎的代碼組織形式,它通過目錄結構與邏輯結構的統一,解決了命名衝突問題,讓大規模協作開發成為可能。 定義包非常簡單,使用 Package 關鍵字即可,例如 P
在編程世界中,錯誤和異常如同旅途中的風雨,無法完全避免。但優秀的程序不是那些從不出錯的程序,而是能夠優雅處理異常、在風雨中依然穩健前行的程序。ObjectSense 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異常處理機制,讓開發者能夠構建出真正健壯的應用程序。 定義異常:Flaw 關鍵字 ObjectSense 使用 Flaw 關鍵字來定義異常,形成清晰的異常層次結構。通過 Inherits 建立異常繼承關係,
在編程世界裏,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特長,但有時候我們需要讓不同的語言協同工作。這就好比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完成一個項目,需要解決"語言溝通"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OSE開發環境中的Micro微語言框架——這個讓程序語言實現"混搭"的神奇工具。 什麼是Micro框架? 想象一下,你正在用中文寫文章,但需要嵌入幾句英文詩句。如果有一個智能助手能自動幫你處理兩種語言的切換和融合,那該多方
在現代軟件開發中,我們常常聽到“框架”這個詞。從 Vue 到 React,從 Spring 到 Django,框架極大地提升了開發效率。但你是否想過:有沒有一種框架,能讓你用一種語言寫完前端和後端,還能自動適配多種前端技術棧?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樣一個前沿的開發理念——Application Framework,特別是在 Codigger 分佈式操作系統 中基於 Objectsense 語言實現
在我們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 Codigger Application Framework (AF) 作為高併發分佈式操作系統 Codigger 上的應用構建框架,及其宏觀價值。本文將深入 AF 的內核,詳細解析其核心工作機制—— Micro View MVC 的組件職責,以及支撐其高性能和高效率的編譯與協作技術。 一、核心模式深度解構:Micro View MVC 的組件職責 M
在編程世界中,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特長。Java擅長企業應用,Python在數據分析領域表現出色,JavaScript則是網頁開發的首選。但當我們想要在一個項目中同時使用多種語言時,傳統方法往往需要在不同的開發環境之間來回切換,既麻煩又容易出錯。 什麼是微語言框架? 想象一下,有一個智能的"語言翻譯官",它能讓不同的編程語言在同一個環境中和諧共處。這就是ObjectSense中的Micr
告別雜亂無章的快捷鍵列表!本文將從移動、編輯、查找三大核心場景出發,為你構建一個系統化的Vim快捷鍵體系,並分享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讓你從“勉強會用”到“行雲流水”。 一、移動類:從“微操”到“瞬移”的分級導航方案 Vim的效率,80%源於無需鼠標的精準移動。請將以下命令視為你的導航地圖。 基礎位移(短距離微調) • 字符級 (h j k l):必須形成肌肉記憶。j 像箭
告別默認設置的束縛,一起打造屬於你的高效編輯器 .vimrc 是 Vim 的配置文件,每次啓動時都會自動加載。它就像 Vim 的“大腦”,告訴編輯器如何運行和表現。 配置文件位置(系統差異): • Linux/macOS: ~/.vimrc • Windows: C:\Users\用户名\_vimrc 驗證配置是否加載:在 Vim 中輸入 :echo $MYVIMRC
是不是總覺得Vim入門容易進階難? 記住基礎命令後卻不知道怎麼玩出花? 今天分享幾個讓我效率翻倍的進階操作! 🚀 宏錄製:重複操作的救星 • qa:開始錄製宏到寄存器a • 執行你的操作序列 • q:停止錄製 • @a:執行剛錄製的宏 • 10@a:重複執行10次! 🎯 文本對象:精準操作神器 • vi":選中雙引號內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