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老劉
做Flutter開發六年多了,這兩年的新事物尤其的多。
不知道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問題,桌面上同時開着三個窗口:Cursor、Claude Code、還有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
每個都在向你招手,每個都説自己是最好的編程夥伴。
你開始懷疑人生:到底該用哪個?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困擾。
根據最新的開發者調研數據,2024年AI編程工具的用户數量暴增了300%。
但90%的程序員依然在糾結一個問題:"我到底該選哪個AI編程助手?"
有人説Cursor是VS Code的完美進化版,寫代碼如絲般順滑。
有人説Claude Code理解能力逆天,像個貼心的技術導師。
還有人説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才是正統,官方出品必屬精品。
三個工具,三種理念,三派擁躉。
就像程序員圈子裏的"三國殺"。
但問題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誰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出最靠譜的代碼建議?
誰能讓你的開發效率翻倍,而不是讓你陷入工具選擇的泥潭?
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幫你徹底搞清楚這三個工具的真實實力。
不吹不黑,只講乾貨。
三大神器各顯神通
Cursor:VS Code的華麗轉身
先説Cursor(Trae可以認為是Cursor的平替,網絡環境友好)。
這傢伙最大的殺手鐗是什麼?
無縫。
如果你之前用VS Code,切換到Cursor就像換了個馬甲,所有的插件、快捷鍵、工作流程都原封不動。
但AI能力直接拉滿。
你寫個註釋"// 創建一個用户登錄表單",它直接給你生成整個表單組件。
代碼補全的準確率能達到85%以上。
這個數據我是實測過的,用了一個月,統計了500次代碼建議,命中率確實驚人。
但是,Cursor也有讓人頭疼的地方。
第一個槽點:貴
月費20美金,一年下來就是240美金,換算成人民幣接近1800塊。
對於個人開發者來説,這個價格確實不便宜。
第二個槽點:網絡依賴
這點你們懂得。
另外Cursor也不是沒有封號,只不過沒有claude那麼嚴格。
第三個槽點:對整體項目的理解還不夠深入
它很擅長寫單個函數、單個組件,但如果你想讓它幫你重構整個項目架構,或者分析複雜的業務邏輯關係,它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就像一個很聰明的實習生,單點突破能力很強,但缺乏全局視野。
那什麼人最適合用Cursor?
答案很明確:原先使用VS Code的開發者。
特別是前端開發者、全棧開發者,還有那些需要頻繁切換不同語言的程序員。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VS Code的生態,Cursor就是你的不二選擇。
學習成本幾乎為零,但效率提升立竿見影。
Claude Code
再來説説Claude Code。
這個工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聰明。
不是那種小聰明,而是真正的智慧。
你問它一個技術問題,它不會直接甩給你一段代碼了事。
它會先分析你的需求,然後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寫,還會告訴你可能遇到的坑,以及更好的替代方案。
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技術導師坐在你旁邊,耐心地給你講解每一個細節。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設計一個項目的狀態管理方案。
其他AI工具給出的都是標準答案,千篇一律的Bloc或者Provider。
但Claude Code不一樣。
它先問我項目的規模,然後分析了我的具體場景,最後推薦了一個更輕量級的解決方案。
不僅解決了問題,還讓我學到了新的思路。
這就是Claude Code的核心優勢:理解能力強,代碼解釋清晰。
它不只是一個代碼生成器,更像是一個會編程的老師。
但是,Claude Code也有三個致命的槽點。
第一個槽點:只有CLI
你需要完全把代碼交給AI來處理。
不能像Cursor那樣在IDE裏實時協作,而是要把整個項目丟給它,然後等它給你反饋。
這種工作方式對很多人來説都不太習慣。
特別是那些經驗豐富的開發者,會覺得很彆扭。
第二個槽點:貴、貴、貴
Claude Code的價格比Cursor還要高。
當然如果是使用量很大的開發者,其實反而是比較划算的。
第三個槽點:封號比較嚴重
這個問題最讓人頭疼。
Claude對使用場景的限制比較嚴格,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封號。
老劉自己也有過被封號的經歷,這一點讓人很難受。
那什麼人最適合用Claude Code?
獨立開發者。
特別是那些在學習新技術、探索新領域的程序員。
如果你不差錢,而且希望有一個真正懂技術的AI來指導你,Claude Code是最好的選擇。
它能幫你建立完整且很不錯的項目框架,同時也能給你提供技術上的建議和優化方案。
但如果你是在現有項目上一方面需要AI協助,同時有些情況又需要開發者自己手動操作,那麼Claude Code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Android Studio + AI助手
最後説説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
其實AS中的AI助手非常多,這個我前段時間的文章介紹過:
AndroidStudio中最適合開發Flutter的AI
它們不像Cursor那樣激進,也不像Claude Code那樣天馬行空。
它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與客户端開發深度綁定。
這不是簡單的代碼補全,而是真正理解客户端開發的AI助手。
你在寫Activity的時候,它知道你可能需要處理生命週期。
你在處理網絡請求的時候,它會提醒你考慮異常處理和線程切換。
你在寫UI佈局的時候,它會建議你使用更合適的組件和屬性。
這就是專業對口的優勢。
另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開發者和AI相互配合。
不像Claude Code那樣需要把整個項目交給AI,也不像Cursor那樣完全依賴AI的建議。
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更像是一個貼心的助理,在你需要的時候給出建議,但主導權始終在你手裏。
你可以選擇接受建議,也可以選擇忽略。
你可以讓AI幫你生成代碼框架,然後自己填充具體的業務邏輯。
這種協作模式對很多有經驗的開發者來説,是最舒服的。
但是,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也有一個明顯的槽點:
功能相對保守。
它不會像Cursor那樣給你驚喜,也不會像Claude Code那樣讓你完全不用考慮如何實現代碼。
它就是一個很實用、很穩定的工具,但缺乏一些創新性和想象力。
如果你想要AI幫你探索新的技術方案,或者給你一些突破性的思路,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可能會讓你失望。
它更適合在成熟的開發流程中提升效率,而不是在技術探索中提供靈感。
那什麼人最適合用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
答案很明確:專業的客户端開發者。
特別是那些主要做Android開發,或者Flutter開發的程序員。
如果你的工作重心就是客户端開發,如果你需要一個穩定可靠的AI助手來提升日常開發效率,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是最好的選擇。
它不會給你帶來驚喜,但也不會給你帶來麻煩。
就像一個靠譜的老同事,默默地幫你處理那些重複性的工作,讓你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業務邏輯上。
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選擇
分析了這麼多,你可能還是在糾結:到底該選哪個?
我的答案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但這不是讓你三個工具都買,而是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找到最適合的組合。
獨立開發者的最佳組合
如果你是獨立開發者,我推薦這個組合:
Cursor/Trae + Claude Code
為什麼這樣搭配?
因為獨立開發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技術能力的不足。
很多獨立開發者其實並不具備完整的開發能力,特別是在某些技術棧上。
這時候,Claude Code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你可以把主要的開發任務交給Claude Code,讓它幫你搭建整個項目架構,實現核心功能。
然後用Cursor或者VS Code進行手工微調。
比如説,你想做一個電商小程序。
你可以先用Claude Code生成整個項目的基礎框架:用户系統、商品管理、訂單流程、支付集成。
然後用Cursor來調整UI細節、優化用户體驗、修復小bug。
這樣的組合,既能保證項目的整體質量,又能讓你在細節上有足夠的控制權。
替代方案:VS Code + Claude Code
如果你覺得Cursor太貴,也可以用VS Code + Claude Code的組合。
雖然VS Code的AI能力沒有Cursor那麼強,但配合Claude Code,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而且成本更低,對於剛起步的獨立開發者來説更友好。
團隊開發者的最佳組合
如果你是團隊開發者,我推薦這個組合:
Cursor/Trae 或者 Android Studio + Claude Code
我覺得Claude Code最聰明的地方可能是採用了CLI作為交互的入口,雖然在功能上沒有IDE那麼方便,但是優勢卻是可以方便的融入任何IDE中。
特別是在團隊開發的場景下,大家的開發環境和IDE可能不一樣,比如我們組的同學有的用AndroidStudio有的用VS Code,現在還有些人用Trae。
但只要是個IDE就有終端,就可以無縫集成Claude Code進來。(最新版的Claude Code已經可以在Windows上運行,不需要WSL)
團隊開發和獨立開發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規範。
團隊開發有既定的架構、代碼規範、開發流程。
這時候,你需要給Claude Code灌輸團隊的開發規範。
以我的Flutter項目為例。
我們團隊的架構已經確定了:使用Bloc進行狀態管理,使用Dio進行網絡請求,也有很多封裝好的工具和組件。
代碼規範也很明確:文件命名規則、註釋規範、錯誤處理方式。
當需求明確的時候,我會把這些規範告訴Claude Code,讓它根據團隊的標準進行開發。
Claude Code能夠很好地遵循這些規範,生成符合團隊要求的代碼。
但是,需求的很多細節,特別是UI和交互方面的細節,仍然需要程序員去開發。
這一點相信很多客户端團隊都很有體會。因為我們拿到的需求規格説明往往沒辦法詳細到每一個細節,這些細節都是在需求評審或者和產品經理以及UI設計師平時的溝通中確定下來的。
把這些東西都變成文字交給AI可能比整個代碼量還多,而且即使真的變成文字,AI也不一定能完全按照你的意圖實現。
這時候,一個具備AI輔助能力的IDE就非常有必要了。
你可以用Cursor來處理這些細節工作,或者用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來進行人工的二次開發。
這樣的組合,既能保證代碼的一致性,又能提升開發效率。
預算有限的最佳組合
如果你預算有限,不想花太多錢,我推薦這個組合:
VS Code或者Android Studio + Kimi K2驅動的Claude Code
VS Code和Android Studio都有免費或者很便宜的AI助手。
雖然功能沒有Cursor那麼強大,但對於日常開發來説已經夠用了。
你還可以用Kimi K2來驅動Claude Code。
這個方案的成本非常低,一個月可能只需要幾十塊錢甚至更少。
選擇的核心原則
説了這麼多組合,其實選擇的核心原則只有一個:
根據你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如果你是技術新手,優先選擇Claude Code,讓AI來承擔主要的開發工作。
如果你是經驗豐富的開發者,可以選擇Cursor或者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讓AI來提升你的開發效率。
如果你預算有限,優先選擇免費或者低成本的方案,先用起來再説。
如果你是團隊開發,優先考慮工具的協作性和規範性。
如果你是獨立開發,優先考慮工具的全面性和學習價值。
記住,工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流程,然後堅持下去。
不要被工具綁架,也不要為了追求完美而陷入選擇困難症。
先選一個組合用起來,在使用過程中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工具只是外功,內功才是王道
説了這麼多,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更深層的思考。
沒有完美的工具,只有最適合的選擇。
Cursor、Claude Code、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它們各有優劣,各有適用場景。
但真正決定你開發效率和代碼質量的,不是你用了哪個工具。
而是你對技術的理解深度,對業務的把握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AI工具改變的不只是寫代碼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程序員的思維模式。
以前我們思考的是"怎麼寫代碼"。
現在我們思考的是"怎麼讓AI幫我寫出更好的代碼"。
以前我們關注的是語法和API。
現在我們關注的是架構和邏輯。
以前我們花大量時間在重複性的編碼工作上。
現在我們有更多時間思考產品設計和用户體驗。
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而且這個轉變才剛剛開始。
未來的AI編程助手會更加智能,更加貼心。
它們不僅能寫代碼,還能幫你做架構設計、性能優化、安全審計。
甚至可能直接從產品需求生成完整的應用程序。
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有一點永遠不會變:
真正的高手,不是被工具選擇,而是讓工具為自己服務。
工具再強大,也只是工具。
它們可以提升你的效率,但不能替代你的思考。
它們可以幫你寫代碼,但不能替代你的創造力。
它們可以給你建議,但不能替代你的判斷力。
所以,與其糾結用哪個工具,不如先提升自己的內功。
學會如何與AI協作,學會如何利用AI的優勢,學會如何彌補AI的不足。
這才是在AI時代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最後,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你在用哪個AI編程工具?在使用過程中有什麼心得和體會?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驗,讓我們一起探討AI編程的未來。
畢竟,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互相交流和分享。
如果看到這裏的同學對客户端開發或者Flutter開發感興趣,歡迎聯繫老劉,我們互相學習。
點擊免費領老劉整理的《Flutter開發手冊》,覆蓋90%應用開發場景。
可以作為Flutter學習的知識地圖。
覆蓋90%開發場景的《Flutter開發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