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Elasticsearch 中,分片的數量在創建索引時就已經設置好了,所以在已經創建的索引中增加分片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 Elasticsearch 在創建索引時,會根據分片的數量把數據分佈到不同的節點上,如果在創建索引後改變分片的數量,那麼數據的分佈就會出問題,這是 Elasticsearch 設計上的一個決定。
儘管不能直接更改已存在的索引的分片數,但我們可以通過重新索引(reindex)的方式來實現目標。也就是説,我們需要創建一個新的索引,這個新的索引有我們期望的分片數量,然後把舊的索引的數據拷貝到新的索引中。
下面是詳細的步驟:
-
創建新索引:你可以使用
PUT命令創建一個新的索引,設置期望的分片數量。例如:PUT /new_index { "settings": { "number_of_shards": 5, "number_of_replicas": 1 } }這個命令會創建一個名為
new_index的新索引,它有 5 個主分片和 1 個副本分片。 -
重新索引:你可以使用
POST命令將舊索引的數據複製到新索引中。例如:POST /_reindex { "source": { "index": "old_index" }, "dest": { "index": "new_index" } }這個命令會把
old_index索引中的數據複製到new_index索引中。 -
驗證數據:你可以使用
GET命令來查看新索引中的數據,確保數據已經被正確複製。例如:GET /new_index/_search這個命令會返回
new_index索引中的數據。 -
刪除舊索引:如果你確定新索引中的數據是正確的,那麼你可以刪除舊的索引。例如:
DELETE /old_index這個命令會刪除
old_index索引。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因為它需要複製所有的數據。而且,在數據複製的過程中,如果有新的數據被寫入到舊的索引中,那麼這些新的數據不會被複制到新的索引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能需要在複製數據的過程中停止寫入新的數據,或者在數據複製完成後,再複製在此期間新寫入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