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卡梅倫·斯科特
引言:你思考的方式決定一切
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
如果您在追求成功時完全不執着於結果會怎樣?
這是一個悖論。因為,我們希望取得成功,我們在乎結果。但有時候,對結果過於在意恰恰是阻止我們實現目標的原因之一。
想象一下酒吧裏一個美麗的女孩。儘管她只專注於自己的事情。然而,然而,她們毫不費力地吸引了那些似乎並不關心的東西——注意力。
這是我在近十年的創業歷程中發現的事實。
當我並不太在意銷售額時,突然間,我開始完成更多的銷售。當我並不太在意達到特定的收入目標時,我突然發現自己輕鬆地達到了它。
總是在業務蓬勃發展、客户滿滿、產能達到最大值、我們不再需要更多客户的時候,人們才會排隊等着和我們合作。很奇怪,對吧?
這只是人類心理學和基礎經濟學的表現
人們想要得到他們得不到的東西。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嘗試得到它。這就是供需法則。當某種東西的供應越少,需求就增加得越多。這其中也包括你。
約會、找工作、健身以及生活的許多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不需要“這件事”時,更多的機會似乎就會降臨到你身上。
我不認為這是巧合。人們能感覺到豐盛。他們能感受成功。他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他們被吸引着。
這就是為什麼進入豐盛的思維模式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過去,當人們談論“創造豐盛”時,我常常翻白眼。
然後我想通了,這不是什麼吸引力法則的廢話。
這不是“實現夢想”的魔法。
豐盛是指在你的大腦中改變開關,消除了貧乏的心態。
貧乏意味着你只顧自己。自以為理所當然,認為世界欠你什麼,不願意分享,像冰河世紀中的松鼠斯克拉特一樣貯藏着自己的橡子。
人們不想和那些心態貧乏的人待在一起。他們被他們所排斥。也會錯過本該屬於他們的任何機會。
相反,當你從豐盛的心態行動時,當你毫無保留地與世界分享你的資源時,人們會被你所吸引。
太多的人在與他人互動時都在想:“我能從這個人身上得到什麼?” 這正是他們在生活中不成功的原因。相反,當你與別人互動時,要問自己:“我能給這個人什麼?”
Zig Ziglar 説:“如果你願意幫助別人實現他們的願望,你就可以擁有生活中的一切。”
怎樣做到呢?
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提供有用的資源。奉獻你的時間。給予你的支持。給予你的建議。
有無數種方式來幫助他人實現他們的願望。當你持續這樣做而不需要任何回報時,你開始積累善意。你創造了一股互惠循環的雪球效應 - 你幫助他人,他們也覺得有必要幫助你作為回報。
我在自己的生意中這樣做了,並且看到了它的威力。
- 我提供免費內容 - 分享優質且有價值的信息。
- 我花時間為潛在客户提供免費諮詢,為他們提供見解,不帶任何期望或強行推銷。
- 我支付給承包商高於市場水平的報酬,並且允許他們完全自由地安排工作時間。
- 我為客户創造超出他們承諾的額外資源。
所有這些都源於豐盛的思維模式。
他們在與我做生意的人中建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善意。這導致了新客户的大量涌入。最終,這幫助我建立了一家極具盈利能力的公司,為我的生活解鎖了財務自由,使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我給予了別人如此多的幫助 - 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設置目標並忘記它
目標很重要。據《福布斯》的報道,研究表明,寫下你的目標可以使你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提高 42%。
話雖這麼説,但我相信設定和遺忘。這並不意味着您忽視了自己的目標。而是你不再沉迷於結果。相反,您設定目標並專注於實現該目標所需的行動。
愛上為實現目標而採取行動——日復一日,而不關注結果。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這些行動是你火焰的引燃物。這些引燃物將開始變成火焰。
你想跑馬拉松嗎?每週跑步 5 次。你會發現每週你的英里時間會減少一兩秒。
您想要更多客户嗎?每天向客户發送 50 封冷郵件。你會開始有人預約與你通話。
可能不會立即發生 - 但它會開始發生。而且你的日常行動開始累積。每天採取相同的行動,隨着時間的推移,結果會越來越好。
太多人只是沉浸在討論他們要實現的目標上,卻沒有真正開始做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事情。
除非你開始定義關鍵行動並採取行動,否則這只是白日夢。僅憑夢想你的目標永遠不會創造需求。你必須行動起來。
專注於過程會創造豐盛,因為你始終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動,你可以在你想要的時候調高音量,這就是你的力量。
通常,最有用的事情就是暫時停止對結果的關心,並將100%的注意力集中在為實現結果所需的行動上。
以下是我的做法。寫下與實現目標相關的核心行動。行動可以包括每週創建X篇內容,每週聯繫X個潛在客户,每週發送X封冷郵件,每週進行X次鍛鍊等等。
然後,我全力以赴地做這些事情,而不期望結果。只是堅持不懈,日復一日,周復一週。
當你將這種行動與真正的豐盛感結合起來。將關注點從自我轉向給予世界,突然之間你就去除業障,並達到或超越了你的目標。同時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僅為自己,也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