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 - News Detail

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梳理過去一年AI標準化最新進展。

《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是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標準推進計劃2025年的一項重要成果。該報告立足全球人工智能標準化全景,系統分析國際標準組織和主要經濟體標準化行動,研判標準加快提速、互操作性與負責任的發展態勢,剖析技術迭代超前、產業鏈條複雜、治理理念差異、南方國家缺位等挑戰,提出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建議。

報告強調,全球合作是構建包容、互聯、可持續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的關鍵路徑。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國際組織、政府、產業界和科研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持續推動負責任人工智能標準的制定與落實。

報告指出,在生成式AI、大模型與智能體快速落地的背景下,國際標準組織、主要經濟體與產業巨頭正把“負責任、可互操作”列為頭號工程,標準制定節奏顯著加快;其中,中國機構與企業已從“跟跑”轉向“並跑”乃至“領跑”,在數據治理、安全治理、數字人、大模型評測等關鍵領域連續輸出“中國方案”。

  • 歐盟《人工智能法》8月全面生效,CEN-CENELEC同步發佈15項“協調標準”,高風險AI系統合規驗證首次實現“一站式”對標。

  • 美國NIST將《AI風險管理框架》升級為測試、評估、驗證與確認(TEVV)配套標準零草案,預計2026年形成ISO/IEC兼容的跨域測試基準。

  • 中國國務院8月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2026年前新制定50項以上國家標準、參與20項以上國際標準;強制性國標《網絡安全技術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已配套6項實踐指南,率先為AIGC內容安全劃出紅線。

報告同時提醒,全球118個南方國家仍處AI治理討論“缺席”狀態,算力、數據與人才短板導致其只能被動接受歐美規則。金磚國家、東盟、非盟正通過區域聯盟爭取更多話語權:2025年《金磚國家AI治理宣言》明確主張聯合國框架下的多元共治;東盟發佈《負責任AI路線圖(2025-2030)》,把技能、公平、治理、合作列為四大支柱。

點擊下載:《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