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發佈了旗下開發者 IDE“Visual Studio”最新的 AI 功能演進路線圖,旨在將其從“代碼編輯工具”進一步轉型為“AI 協作平台”。
新路線圖涵蓋四大方向:支持自定義、測試與調試等多類智能體併發運行;優化聊天功能,引入斜槓命令提升交互效率;全面實施MCP規範,強化企業級安全管控;集成GPT-5 Codex等前沿模型,並推出自動模型選擇功能。
1. 更新 Agents 功能
-
微軟正在改進開發者在 IDE 內發現、切換不同 AI 代理/模式(Agent/Mode)的體驗。
-
已知正在開發的代理包括 “Debugger Agent”、 “Test Agent” 等,用於調試、測試環節的 AI 支持。
-
支持多個代理並行工作(多代理協作)也在調查中。
2. 代理模式/聊天模式 (Agent Mode / Chat)
-
針對 Chat 模式及 Agent Mode 模式的改進:包括更快的性能、聊天曆史與記憶能力、工具調用能力提升。
-
新增“任務規劃 (Planning)”能力:讓 Chat 模式不僅迴應,而是能“制定步驟/計劃”然後執行。
-
增強控制功能,如:在聊天過程中重定向代理、關閉內建工具、提示當前代理進度等。
3. 支持模型上下文協議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
MCP 是微軟推動讓外部模型/服務能夠與 IDE 集成的協議。文章中提及他們將增強 MCP 的支持、治理能力、安全與可控性。
-
包含:提供 MCP 服務器註冊、採樣窗口 UX、令牌/性能優化、治理白名單、統一 UX 等。
4. 模型支持 (Models)
-
擴展開發者在 Visual Studio 中可使用的模型選項。包括 “Bring Your Own Key” (BYOK) 支持,讓用户用自有密鑰調用模型。
-
微軟提到整合最新模型(例如:GPT-5 Mini、Claude Opus 4.1)等。
-
自動模型選擇、系統提示針對不同模型優化、即將淘汰模型的預處理也被提及。
5. 編輯器與整體開發體驗提升
-
提升代碼補全、建議、上下文搜索、測試編寫、錯誤修復、提交等流程中 AI 的參與度。
-
目標是讓 Copilot 類的輔助不僅寫代碼,還貫穿整個開發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