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編碼工具公司 Cognition 宣佈推出 Windsurf Codemaps——一項專注於幫助開發者快速理解大型代碼庫結構的新功能,旨在解決工程師在進入陌生項目、切換任務時面臨的高成本“代碼理解”難題。
Cognition 指出,許多工程師往往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熟悉複雜系統,而現有 AI 工具更偏向代碼生成,缺乏對“跨文件、跨模塊結構理解”的支持。Codemaps 的目標是補足這一短板。
Codemaps 的核心能力包括:
-
自動分析倉庫結構,生成清晰的代碼地圖,以層級方式展示功能與文件的關係。
-
提供文本視圖與可視化圖形視圖,用户可點擊節點直接跳轉到對應代碼位置。
-
可在 Windsurf 的 Cascade agent 中通過
@{codemap}調用地圖,為調試、修復、重構等任務提供結構化的上下文。 -
支持兩種模型模式:Fast(SWE-1.5)和 Smart(Sonnet 4.5),以平衡速度與質量。
使用流程:
-
在 Windsurf 中打開代碼庫,觸發 Codemaps(點擊地圖圖標或快捷鍵 Cmd+Shift+C)
-
輸入你當前任務(如“找到 auth 流程在哪裏”)或使用系統建議。
-
選擇模型等級:“Fast”(基於 SWE-1.5)或“Smart”(基於 Sonnet 4.5)
-
系統生成:
-
一個文本結構化 map,分組、嵌套展示代碼相關功能、組件、文件。
-
可切換到“可視化圖形視圖”,點擊節點即可跳轉到具體代碼位置。
-
在生成的 trace guide 中可展開更詳細的解釋,説明為何這些代碼行被歸為同一組。
-
-
在 Windsurf 的 Cascade agent 環境中,你還可以在 prompt 中通過
@{codemap}插入該 map(整體或部分)以為 agent 提供結構化上下文,從而提升相關任務(比如調試、理解、重構)的效率與準確度。
Cognition 強調,Codemaps 的理念是讓開發者在利用 AI 寫代碼之前,先“看懂系統結構”,避免盲目生成代碼帶來的質量風險。官方也透露未來將探索團隊協作標註、共享 codemap 以及潛在的通用 .codemap 文件格式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