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chub 獨家解讀撰文:Yangz,Techub News 10 月 30 日凌晨 2 時,美聯儲宣佈降息 25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 3.75%-4.00%,符合市場預期。這不僅是年內的第二次降息,更與 12 月結束縮表(QT)的決定一同,構成了貨幣政策向寬鬆轉向的明確信號。 如往常一樣,這本被傳統金融理論視為利好的消息,再次觸發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利好出盡」行情。消息公佈後,比特幣價格從 11.18 萬美元下挫,一度觸及 10.92 萬美元的低點,1 小時跌幅超 2%。截至撰稿時,比特幣已小幅回升至 11.09 萬美元附近。 這一經典的「買預期,賣事實」市場行為,早已成為加密市場在重大宏觀事件前後的固定劇本。自「10.11」市場閃崩以來,比特幣價格持續在 10.3 萬 - 11.6 萬美元區間內震盪,如今降息預期落地,市場冷靜,後市會是盤整還是突破? 預期兑現與「鷹派降息」 對於此次降息,市場最直接的解讀是「利好出盡是利空」。在此次議息會議前,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已被市場完全定價。正如分析師 Ali Martinez 指出的:「今年以來六次 FOMC 會議中,有五次都伴隨着比特幣的回調。」這形成了一個可循的規律——交易員習慣於在不確定性落地前提前佈局,而在消息公佈後獲利了結,規避「靴子落地」後的波動風險。
更關鍵的因素在於,美聯儲此次降息被市場解讀為帶有「鷹派色彩」。主席鮑威爾在發佈會上的表態至關重要,他明確強調「12 月降息遠非板上釘釘」,並透露委員會內部對於下一步行動存在「嚴重分歧」。這番言論無疑給期待開啓漫長降息週期的市場熱情潑了一盆冷水。會後,市場對 12 月降息的概率預期也有所下降。據 CME「美聯儲觀察」,目前美聯儲 12 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高達 75.8%。
此外,截至撰文,Polymarket 上關於美聯儲 12 月利率決策的預測數據顯示,再降低 25 個基點的概率為 69%(下降了 16%),保持不變的概率為 30%(上升了 18%),下降 50 個基點及以上的概率為 1%(下降了 1%)。
宏觀逆風:令人擔憂的「幕後黑手」 降息雖被視為是推動加密市場上行的重要催化劑,但其本身並非萬能靈藥,投資者更應關注的是降息背後的經濟圖景以及「降息之後」的世界。當前,幾大宏觀逆風正使得投資者保持謹慎,而非盲目樂觀。 疲軟的就業市場與通脹困境:美聯儲聲明中指出「就業增長放緩,失業率略有上升」,同時承認「通脹較年初有所上升,仍處於相對高位」。這種「增長放緩+通脹頑固」的組合,引發了市場對滯脹風險的隱隱擔憂。在這種環境下,儘管降息能降低持有無息資產(如黃金、比特幣)的機會成本,但經濟放緩本身又會削弱風險資產的盈利前景,使得投資者陷入兩難。數據黑洞與政策不確定性:美國政府停擺導致關鍵經濟數據(如周度失業報告)缺失,迫使美聯儲在聲明中將措辭從「現有指標」改為「可用指標」。鮑威爾也坦言,數據缺失可能構成暫停利率調整的理由。這一「數據迷霧」使得未來的政策路徑極度不透明,加大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地緣政治與行業泡沫的遠慮:投資者的視線已超越降息本身,投向更遠的未來。當下美國企業裁員潮的蔓延、特朗普關税戰爭的長期影響、以及人工智能領域是否存在投機泡沫等因素共同構成了一道宏觀逆風牆,壓制了市場的全面風險偏好。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撰文時,中美兩方總統在韓國釜山會晤中傳遞出了友好合作信號。 長期基石:為何牛市邏輯依然穩固? 儘管短期走勢波詭雲譎,且存在各種宏觀逆風,但支撐市場的長期邏輯並未被動搖,更堅實的基礎正在被機構、政策與資金悄然奠定。 資金洪流:加密 ETF 已成不可逆的趨勢 加密 ETF 已發展為一股持續涌入的資本力量。據 ichaingo 數據顯示,截至美東時間 10 月 29 日,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本月已累計淨流入 41 億美元,總資產淨值達 1499.8 億美元,佔比特幣總市值的6.75%;以太坊現貨 ETF 本月的資金淨流入量雖不及 7 月及 8 月,但較 9 月份的 2.86 億美元而言,已實現近 3 倍的增長,總資產淨值達 266 億美元,佔以太坊幣總市值的 5.58%。 此外,10 月 28 日,美國首批山寨幣 ETF 正式上線,覆蓋了 Solana、Litecoin 和 Hedera。而據 The Block 報道,這批 SOL、LTC 和 HBAR ETF 首日累計交易額達 6500 萬美元,其中 Bitwise Solana Staking(BSOL) 交易額達 5600 萬美元,開盤一小時交易額即達 1000 萬美元,創下今年 ETF 首日最高交易額記錄。 Bitwise 和灰度等巨頭的入場,標誌着監管與市場對加密資產類別的認可正在擴大。這不僅是 SOL、LTC 等項目的勝利,更為整個行業打開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一個多資產、多策略的加密 ETF 時代正在來臨。 DAT 模式放緩,但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監管的收緊正在為火熱的「加密資產財庫(DAT)」模式注入理性。近期,亞太地區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轉型 DAT 公司表現出愈發審慎的立場,為這一趨勢劃下明確的合規邊界。 港交所已對至少五家計劃轉型 DAT 的上市公司提出質詢,質疑其戰略是否違反《上市規則》中關於「禁止持有大量非經營性流動資產」的規定。與此同時,印度孟買證券交易所拒絕了 Jetking Infotrain 的優先配售申請,因其擬將部分募集資金投入加密資產;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則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超過 50% 資產配置於現金或類現金資產,從制度上限制了 DAT 模式的資產結構。 儘管監管環境趨嚴,DAT 所代表的資產配置範式仍在持續推進。就 DAT 代表 Strategy 而言,其在 10 月 20 日至 26 日期間,以均價 11.1 萬美元增持 390 枚比特幣,總持倉已達 640,808 枚;此外,特朗普家族支持的 American Bitcoin 也在近日宣佈增持 1414 枚比特幣,儲備總量達 3865 枚;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Solana Company(HSDT)宣佈於過去兩週增持約 100 萬枚 SOL,當前持倉量已超 230 萬枚。 從市場演進角度看,當前監管的介入並非否定加密資產價值,而是在引導 DAT 從「概念炒作」走向「合規運營」。短期來看,監管清晰度抑制了 DAT 模式的快速複製;長期而言,卻為具備真實現金流、清晰商業模式與穩健財庫管理策略的成熟企業鋪平道路。 DAT 作為一種結構性力量並未消失,而是在監管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步入更理性、更可持續的發展新階段。未來,一批高質量、強合規的 DAT 公司將浮出水面,並進一步提升加密資產在主流資本市場的定價權重與配置地位。 傳統金融巨頭的持續進場 真正的範式轉變,還發生在華爾街的幕後。近期一系列動態表明,傳統金融巨頭不再止於試探,而是系統性推進加密資產的業務整合:萬事達卡擬以 15 億至 20 億美元收購加密基礎設施公司 Zerohash,旨在夯實其支付網絡內的數字資產結算能力;摩根士丹利以支持其財務顧問和客户靈活地將加密貨幣納入其多資產投資組合中;摩根大通計劃允許機構客户以比特幣與以太坊作為貸款抵押品,推動加密資產向合格抵押物演進。 這些舉措表明,加密貨幣正從「邊緣投機資產」升級為「合格抵押品」和「標準配置選項」,傳統金融的管道正在為加密資產全面打開。 政策東風:監管堅冰持續消融 特朗普赦免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Z)是政策層面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信號。配合白宮「加密貨幣戰爭已結束」的明確聲明,為行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確定性。與此同時,白宮加密事務負責人 David Sacks 透露「今年完全有能力在兩黨支持下通過加密市場結構立法,這將最終為加密貨幣行業帶來急需的監管清晰度,並鞏固特朗普總統今年早些時候簽署的《 GENIUS 法案》的成功。」
行業演進:從「青春期」邁入「成年期」 在行業演進層面,多個維度顯示出市場正在走向成熟。a16z 發佈的《2025 加密行業現狀報告》指出,隨着加密貨幣總市值首次突破 4 萬億美元大關、穩定幣成為主流,加密貨幣行業正在告別「青春期」,步入「成年期」。此外,如 Arthur Hayes 在《Long Live the King》一文中提出的,驅動比特幣的主導因素已從「四年減半週期」轉變為「全球流動性週期」。在中美兩國持續推行信貸擴張的常態下,比特幣的牛市基礎正從稀缺性敍事轉向更宏大的流動性敍事,這意味着「四年週期已死,流動性週期永生」的全新分析框架正在形成。 結論:在短期波動中把握長期趨勢 美聯儲此次「鷹派降息」如同一面多稜鏡,折射出當前市場的複雜圖景:既有對流動性改善的期待,也有對經濟前景的隱憂;既面臨短期技術性拋壓的陣痛,更見證着長期價值根基的日益穩固。 當前比特幣的持續震盪,既是市場對宏觀不確定性的自然反應,也是新一輪趨勢形成前的必要蓄力。儘管「利好出盡」的劇本再次上演,但深入觀察市場底層結構就會發現,支撐比特幣長期價值的基石正在不斷夯實:加密 ETF 持續的資金流入構建了穩定的需求基礎,傳統金融機構的系統性佈局打通了主流資金通道,監管政策的明朗化為行業發展掃清障礙,而行業自身從「青春期」向「成年期」的演進,則標誌着整個生態正在走向成熟。更重要的是,市場認知正在經歷根本性轉變——從依賴「減半敍事」到擁抱「流動性週期」,這一範式的轉換為理解比特幣價值提供了更宏大的視角。 當市場喧囂歸於平靜,驅動價值的核心要素終將凸顯——全球流動性的潮汐方向、技術採納的持續演進,以及比特幣作為數字時代價值存儲的終極定位,將繼續指引市場的長期航向。在這個波動與機遇並存的時代,短期的震盪終將成為市場演進中的註腳,而堅定的長期趨勢,正在每一位持有者的共識中穩步展開。